(五)体内分布
体内是指胸腹腔,包括脏腑在内。十二经脉均循行到胸腹腔中。十二经脉在体内的分布,主要是指其与相关脏腑的联系,所以说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
十二经脉与脏腑的联系,主要有“属”、“络”关系。属,隶属的意思。十二经脉每经都隶属于一个脏或腑。络,联络的意思。十二经脉每经都与其相表里经脉所属的脏或腑相联络。这样就形成了手足三阴经属脏络腑、手足三阳经属腑络脏的十二经脉与脏腑的联系规律。即手太阴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经属大肠络肺、足阳明经属胃络脾、足太阴经属脾络胃、手少阴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阳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经属肾络膀胱、手厥阴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经属三焦络心包、足少阳经属胆络肝、足厥阴经属肝络胆。
此外,十二经脉中的某些经脉,在其循行分布中,还与其他有关脏腑相联系。如手太阴肺经联系到胃,足太阴脾经联系到心,手少阴心经联系到肺,手太阳小肠经联系到胃,足少阴肾经联系到心、肝、肺,足厥阴肝经联系到胃和肺。
脏腑在胸腹腔内各有其固定的部位,因此,十二经脉与脏腑的联系,即是十二经脉在体内分布的主要部位。
四、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奇经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正经)的另一类经脉。它们的分布不似十二经脉那样规律,与脏腑没有直接的属络关系,彼此之间也无表里配合关系,亦无经别、经筋和皮部,故称之为“奇经”。
奇经八脉的名称,不像十二经脉那样有手足、阴阳、脏腑的共同规律,而是各具涵义,其名称多反映了各自的特点。
(一)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规律
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后别道而行,分布于腰背胸腹等处,所以明代张介宾称其为“一源而三歧”。
督脉从会阴向后再向上,分布于腰、背正中线。任脉从会阴向前再向上,分布于腹、胸正中线。督、任二脉不仅是同一起点,而且在口唇部位相连接,形成二脉之间的紧密联系。
冲脉从会阴向前再向上,挟脐而行,直冲而上,主要分布于腹、胸。
带脉横围于腰腹,绕身一周,状如束带。
跷脉与维脉均分阴阳,并且左右对称。阴跷脉起于内踝下,左右各一,向上主要分布于腿的内侧与腹、胸部;阳跷脉起于外踝下,左右各一,向上主要分布于腿的外侧以及腹、胸侧面与肩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左右各一,向上主要分布于大腿内侧及腹、胸部;阳维脉起于外踝下,左右各一,向上主要分布于腿的外侧及腰背和头的侧面。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部位
1.督脉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分支: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
分支: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再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至两眼下部的中央。
2.任脉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喉咙,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分行至目眶下。
分支:从胞中出,向后与冲脉偕行于脊柱前。
3.冲脉
主干: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
分支:从少腹输注于肾下,浅出气街,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又有支脉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足趾。
分支:从胞中分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
4.带脉
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环行于腰腹部。在腹面的带脉,沿髋骨上缘斜行到少腹。
5.阴阳跷脉
阴跷脉起于内踝下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沿内踝后直上小腿、大腿内侧,经前阴,沿腹、胸进入缺盆,出行于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阳跷脉起于外踝下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小腿、大腿外侧,再向上经腹、胸侧面与肩部,由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再上行进入发际,向下到达耳后,与足少阳胆经会合于项后。
6.阴阳维脉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阳维脉起于外踝下,与足太阳胆经并行,沿下肢外侧上行,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行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
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特点
(一)经络的基本功能
1.沟通表里上下。联络组织器官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脉筋骨等组织器官,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共同进行着统一的整体活动,使机体内外、上下保持着协调统一,而这种有机的配合与相互联系,主要是依靠经络系统的沟通、联络作用实现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脏腑之间的联系
十二经脉中每一经都分别属络一脏一腑,从而加强了相为表里的脏腑的联系;有的经脉在其循行过程中,还联系到其他多个脏腑。如胃经的经别上通于心,脾经注心中,胆经的经别贯心,肾经出络心等。
(2)脏腑同外周肢节之间的联系
十二经脉不但与内脏有联系,而且与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也有联系,如十二经别,都是从十二经脉在四肢的部分别出,走入体腔深部以及内脏;十二经筋,则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的部分;十二皮部,则是十二经脉分布于皮肤的部分。因此,通过经别、经筋和皮部,则使内脏与外周肢节之间密切地沟通而联系。
(3)脏腑同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
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而五官九窍则都是经脉循行经过的部位,故五官九窍与内脏则通过经脉而沟通和联系起来。
(4)经脉与经脉之同的联系
十二正经的阴阳表里相接,有一定的衔接和流注次序。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之问则纵横交错。奇经八脉之间又彼此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了经脉与经脉之间的多种联系。
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依赖于气血的濡养,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气血之所以能运行到全身,发挥其营养组织器官作用,则依赖于经络的沟通和传注,人体气血通过遍布全身的经络系统运行到各组织器官,以发挥营养作用。
3.感应传导作用
感应传导,是指经络系统对于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传递和通导的作用。当人体的外部受到某种刺激后,这种刺激就会通过经络传导至体内有关脏腑,使该脏腑的功能发生变化。如针刺治疗中的“得气”现象,就是这一功能的表现之一。反之,脏腑受到某种刺激而功能发生变化时,也可通过经络的传导而反映于体表。
4.调节机能平衡
经络在沟通、传导的基础上,能调节机能活动,从而使人体复杂的生理活动相互协调,以保持其相对的动态平衡。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则机体的正常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此时即可用针灸等治法以激发经络的调控作用,促使人体机能恢复其正常的平衡状态。
(二)奇经八脉的功能特点
1.进一步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如“阳维维于阳”,组合所有的阳经,“阴维维于阴”,组合所有的阴经;带脉“约束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冲脉通行上下,渗灌三阴、三阳;督脉“总督诸阳”,任脉为“诸阴之海”等。
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十二经脉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由奇经“溢出”,予以补充。
3.奇经与肝、肾及女子胞、脑、髓的关系
在生理和病理上关系密切,均有重要联系和影响。
卫生资格视频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微信搜索"考试吧卫生资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