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肾小管液Na+、Cl-、K+、H20和HC03-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髓袢
B.远曲小管
C.近端小管
D.集合管
E.肾小囊
2、结石阻塞输尿管引起尿量减少的机制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B.囊内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E.肾小管内溶质浓度增加
3、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
B.温度感受器可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
C.温度感受器可分布在脊髓、脑干网状结构
D.当体温高于调定点时,机体则出现皮肤血管舒张,发汗等现象
E.当体温低于调定点时,主要是热敏神经元兴奋,使产热增加
4、血清与血浆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
A.水
B.电解质
C.纤维蛋白原
D.白蛋白
E.红细胞
5、下列关于胸膜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胸膜腔是密闭的
B.胸膜腔内压经常低于大气压
C.胸膜腔内负压有利于静脉血回流
D.平静呼吸时,吸气末胸膜腔内压绝对值小于呼气末
E.胸膜腔内负压的存在有利于肺的扩张
6、下列关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去甲肾上腺素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
B.两者都可引起肝脏血管收缩
C.肾上腺素使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
D.肾上腺素对总外周阻力影响不大
E.去甲肾上腺素对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比肾上腺素弱
7、分布于骨骼肌终板膜上的受体是
A.α受体
B.γ受体
C.M受体
D.N受体
E.β受体
8、下列对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兴奋性递质
B.突触后膜产生局部除极
C.突触后膜主要对Ca2+通透性增加
D.主要使突触后膜Na+内流增加
E.兴奋一般是由前膜向后膜,呈单向传递
9、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降压反射
B.排尿反射
C.体温调节
D.血糖浓度的调节.
E.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10、下列关于胆汁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胆盐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B.胆汁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胆盐
C.不含消化酶
D.胆盐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E.胆盐可水解脂肪为脂肪酸和单酰甘油
答案: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原尿流经近端小管,滤液中约67%的Na+、Cl-、K+、H20,85%的HC03-,全部葡萄糖和氨基酸被重吸收。所以答案选C。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输尿管结石引起输尿管阻塞,可使囊内压显著升高,引起有效滤过压降低,原尿生成减少,尿量减少。所以答案选B。
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外周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中枢温度感受器分布在脊髓、脑干网状结构以及下丘脑,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起调定点的作用。当体温高于该值时,热敏神经元兴奋,使皮下血管舒张、发汗等-系列散热活动加强。所以答案选E。
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血液凝固后血凝块收缩,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在凝血过程中消耗了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所以答案选C。
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胸膜腔负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通常其中的压力低于大气压,故为负压。平静吸气末为-10~-5mmHg,呼气末为-5~-3mmHg。所以答案选D。
6、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肝脏血管以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占优势,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常以兴奋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效应为主,引起血管舒张,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血管平滑肌上α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引起血管收缩。所以答案选B。
7、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神经-肌接头分为接头前膜、接头间隙和接头后膜(或终板膜),终板膜上的受体属于胆碱能受体中的N受体。所以答案选D。
8、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一价正离子(主要是Na+)的通透性升高,引起Na+内流,产生局部除极的电位变化。所以答案选C。
9、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排尿反射进行时,冲动经盆神经引起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尿液进入后尿道。进人尿道的尿液刺激尿道感受器,经阴部神经再次传到脊髓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其活动,所以排尿反射属于正反馈。所以答案选B。
10、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其作用主要是胆盐的作用,主要功能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中起重要作用。所以答案选E。
卫生资格视频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微信搜索"考试吧卫生资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