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2 页:参考答案 |
点击查看:2019检验主管技师免疫学及其免疫检验提分试题汇总
抗原抗体反应
一、A1
1、抗原必需具备的基本特性是( )。
A、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B、无免疫原性,有免疫反应性
C、分子量大,化学结构复杂
D、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E、异物性、复合性
2、在抗原抗体反应中由于抗体过多而出现对反应的抑制现象称为( )。
A、亲和性
B、抑制性
C、前带现象
D、后带现象
E、解离现象
3、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 )。
A、前带
B、后带
C、带现象
D、等价带
E、拖尾现象
4、从抗原化学性质来讲,免疫原性较好的是( )。
A、脂多糖
B、脂肪
C、糖类
D、DNA
E、蛋白质
5、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 )。
A、同种异型抗原
B、共同抗原
C、改变的自身抗原
D、抗原
E、半抗原
6、决定免疫反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
A、载体
B、佐剂
C、抗原决定簇
D、TI-Ag
E、TD-Ag
7、甲、乙两种抗原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这两种抗原相互称为( )。
A、半抗原
B、完全抗原
C、TD-Ag
D、TI-Ag
E、共同抗原
8、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合出现的沉淀现象称为( )。
A、等价带
B、带现象
C、前带
D、后带
E、中带
9、下列物质中抗原性最强的是( )。
A、核酸
B、蛋白质
C、多糖
D、半抗原
E、类脂
10、天然抗原多属于哪种抗原( )。
A、TI抗原
B、TD抗原
C、既是TI抗原又是TD抗原
D、既不是TI抗原又不是TD抗原
E、超抗原
11、抗原分子诱导宿主产生应答的能力称为( )。
A、宿主反应性
B、免疫原性
C、免疫反应性
D、抗原刺激性
E、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12、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出现的沉淀现象称为( )。
A、前带
B、后带
C、等价带
D、带现象
E、前后带
13、来源于其他物种的抗原物质称为( )。
A、完全抗原
B、异种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自身抗原
E、半抗原
14、对人类而言属于异嗜性抗原的物质是( )。
A、人抗白喉外毒素血清
B、BSA
C、破伤风抗毒素
D、ABO血型抗原
E、大肠杆菌O14
15、下列不是凝集反应试验的是( )。
A、直接凝集试验
B、间接凝集试验
C、凝集抑制试验
D、协同凝集试验
E、毒素中和试验
16、抗原的反应原性是指( )。
A、抗原对机体的反应性的特性
B、抗原与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C、抗原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D、抗原与载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E、抗原引起自身反应淋巴细胞活化的特性
17、容易引起免疫耐受性的抗原注射途径为( )。
A、静脉>皮下>肌内>腹腔
B、静脉>腹腔>皮下>肌内
C、腹腔>静脉>皮下>肌内
D、皮下>肌内>腹腔>静脉
E、腹腔>皮下>肌内>静脉
18、凡具有强免疫原性的物质,一般的分子量应是( )。
A、≥10000
B、<1000
C、<5000
D、1000000
E、100000
19、不同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交叉反应的原因是( )。
A、抗原与抗体比例不合适
B、抗体的分子量较大
C、抗原和抗体的大小相近
D、抗体为多聚体
E、不同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决定簇
20、患者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滴度为1:224,用豚鼠肾吸收后为1:56,用牛红细胞吸收后为0,可以辅助诊断( )
A、血清病
B、霍奇金病
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病毒性肺炎
E、冷凝激素综合征
21、纯化抗原常用的葡聚糖法(sepharose)适用于( )。
A、凝胶过滤
B、离子交换层析
C、亲和层析
D、密度梯度离心
E、沉淀
22、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人血清中的嗜异性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该抗体属于IgM
B、该抗体可被含有Forssman抗原组织吸收
C、该抗体与正常人血清中Forssman抗体不同
D、该抗体在起病后第1~2周出现,高峰为3~4周
E、该抗体持续时间为3~6个月
23、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
A、抗原的化学组成
B、抗原分子量的大小
C、抗原结构的复杂性
D、抗原决定簇的性质、数目及空间构型
E、抗原表位的数量
24、与抗原的免疫原性无关的物质特性是( )。
A、异物性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化学结构
D、分子的立体结构
E、物质的纯度
25、体外抗原抗体反应,最合适的条件是( )。
A、0.65%NaCl、pH 2~6、35℃
B、0.85%NaCl、pH 6~8、37℃
C、0.85%NaCl、pH 2~6、35℃
D、0.85%NaCl、pH 2~6、37℃
E、0.65%NaCl、pH 6~8、37℃
26、兼有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物质称为( )。
A、简单半抗原
B、复合抗原
C、阻断抗原
D、完全抗原
E、封闭抗原
2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的嗜异性抗体出现高峰和持续时间是( )。
A、出现于发病后1周内,高峰2~4,持续时间1~3个月
B、出现于发病后1~2周,高峰为3~4周,持续时间3~6个月
C、出现于发病后2~3周,高峰为3~4周,持续时间6~9个月
D、出现于发病后3~4周,高峰为4~5周,持续时间9~12个月
E、出现于发病后1~2周,高峰为4~5周,持续时间3~6个月
28、对人体来说细菌的菌体(O)抗原属于( )。
A、自身抗原
B、异种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半抗原
29、抗原抗体反应中,抗体的合适浓度是
A、固定的
B、规定的
C、与抗原相对而言
D、随便设定的
E、人为规定的
30、体外抗原抗体反应,最适合的条件是
A、0.65%NaCl、PH2~6、35℃
B、0.85%NaCl、PH6~9、37℃
C、0.85 %NaCl、PH2~6、35℃
D、0.85%NaCl、PH2~6、37℃
E、0.65%NaCl、PH6~9、37℃
31、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是
A、放射免疫技术
B、免疫电泳技术
C、酶联免疫技术
D、免疫比浊技术
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32、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抗原抗体结合牢固不易受环境影响
B、解离后的抗体结构活性改变
C、解离后抗体不能再与抗原结合
D、抗体与抗原结合后仍可与其他抗原结合
E、解离后抗体的活性和特异性不变
33、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A、特异性
B、可逆性
C、可见性
D、比例性
E、阶段性
34、抗原特异性主要取决于抗原分子的
A、物理性状
B、结构的复杂性
C、分子量大小
D、表面的特殊化学结构
E、异物性
35、关于抗原抗体反应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抗体只有在适当比例时才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
B、抗原抗体反应依赖于两种的特异性结合
C、抗原抗体反应具有可逆性
D、抗原过量称为前带
E、抗原抗体比例合适反应充分,称为等价带
36、抗原抗体反应中,何种条件形成肉眼可见的免疫复合物
A、抗原显著多于抗体
B、抗体显著多于抗原
C、抗原略多于抗体
D、抗体略多于抗原
E、抗原抗体比例适当
37、抗原抗体反应最适PH为
A、6.2~7.4
B、7.2~7.4
C、6.2~8.4
D、7.2~8.4
E、6.0~9.0
38、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
A、电解质、温度和酸碱度
B、抗原抗体浓度、反应体积和温度
C、抗原分子量和抗体效价
D、温度、电解质和反应体积
E、酸碱度、温度和抗原抗体浓度
39、对抗原抗体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抗原抗体结合特异性指抗原表位与抗体铰链区结合
B、抗原越多肉眼可见免疫复合物越多
C、抗体越多肉眼可见免疫复合物越多
D、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解离
E、抗原抗体结合是一种共价结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