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N(μ,σ2)为()。
A.正态分布
B.标准正态分布
C.卡方分布
D.二项分布
E.泊松分布
【解析】一般用N(μ,σ2)表示均数为μ,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A
12.[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ELISA中最常用的固相载体是()。
A.聚氯乙烯
B.聚苯乙烯
C.三聚氧胺
D.琼脂糖
E.尼龙膜
【解析】酶免疫技术的主要试剂为固相的抗原或抗体、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和与标记酶直接关联的酶反应底物。最常用的固相载体物质是聚苯乙烯。B
13.[临床检验基础]用于准确评价肾脏浓缩功能较为理想的指标是()。
A.随机尿比密
B.尿中总固体含量
C.清晨尿折射率
D.禁饮后的尿渗透量
E.24小时尿量
【解析】尿渗透量能较好地反映肾脏对溶质和水的相对排出速度,更确切地反映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因此是评价肾脏浓缩功能较好的指标。D
14.[临床血液学检验]下列有关纤维蛋白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
B.双缩脲法的参考值为2~4g/L
C.也称为Ⅰ因子
D.也称为Ⅱ因子
E.多发性骨髓瘤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
【解析】纤维蛋白原也称为Ⅱ因子。测定值的参考范围为2~4g/L(双缩脲法)。血浆纤维蛋白原(Fg)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手术后、妊高征、急性感染、恶性肿瘤和应急状态等。降低见于先天性低或无FIB血症、遗传性FIB异常、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等。D
15.[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本身具有调理作用的Ig是()。
A.IgM
B.IgG
C.IgA
D.IgE
E.IgD
【解析】IgG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本身具有吞噬调理作用、中和毒素作用、介导ADCC、激活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并可通过胎盘传输给胎儿。IgM是当有补体存在时,才具有吞噬调理作用。分泌型IgA具有调理吞噬和溶解作用。B
16.[临床血液学检验]某贫血患者MCV82fl,MCH27pg,MCHC33%,属于()。
A.正常红细胞性贫血
B.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单纯小红细胞性贫血
D.大红细胞性贫血
E.大红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解析】由下表贫血的分类可知,患者的贫血属于正常红细胞性贫血。A
17.[临床血液学检验]女性,52岁,因肾功能衰竭住院。血常规检查三系减少,骨髓检查原浆细胞1%,幼浆细胞3%,成熟浆细胞3%,浆系细胞明显大小不一,其他血细胞无明显异常。此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A.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B.巨球蛋白血症
C.恶性淋巴瘤
D.多发性骨髓瘤
E.再生障碍性贫血
【解析】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象一般呈增生活跃,各系统比例常随瘤细胞的多少而异。当瘤细胞所占比例较高时,粒系细胞及红系细胞则明显减少。正常骨髓内浆细胞为1%~1.5%,在多发性骨髓瘤时异常浆细胞增多,一般为5%~10%,多者可高达70%~95%以上。瘤细胞的大小、形态和成熟程度有明显异常。D
18.[临床血液学检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大多呈()。
A.极度活跃
B.明显活跃
C.增生活跃
D.极度减低
E.减低
【解析】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为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减少。D
19.[临床检验基础]下列哪项叙述不符合重度核异质鳞状上皮细胞的变化()。
A.胞核大小不等
B.胞核增大
C.染色质增多,呈细颗粒状
D.染色质亦可呈粗颗粒状
E.核浆比例明显增大
【解析】核异质是指上皮细胞的核异常,主要表现为核增大,形态异常,染色质增多,分布不均,核膜增厚,核染色较深,胞质尚正常。重度核异质又称癌前核异质,其染色质增多,呈网状,分布不均,偶见染色质结节,核边增厚,核有中度以上畸形。C
20.[临床化学]血浆阴离子隙降低见于()。
A.乳酸性酸中毒
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严重低血氧、休克
D.高氯性代谢性碱中毒
E.肾功能不全性酸中毒
【解析】从AG分析,可将代谢性酸中毒分为高AG代谢性酸中毒及AG正常代谢性酸中毒(如高血Cl-代谢性酸中毒)。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