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2 页:答案 |
1.A
【解析】核酸位于病毒中心,遗传信息。核酸外面的蛋白质衣壳。
2.B
【解析】肝肾综合征时,白三烯生成增加,内皮素-1 生成增加,内毒素血症,肾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肾血流量减少。
3.A
【解析】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因子是 Ca2+。
4.B
【解析】(1)肠道杆菌:大肠杆菌。发酵乳酸、产酸产气。埃希菌属有 5 种,大肠杆菌最常见。致病物质:黏附素、内毒素、外毒素。
(2)病原性球菌:肺炎链球菌。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致病物质:荚膜、溶血素、神经氨酸酶。大叶性肺炎。
(3)弯曲菌:幽门螺杆菌。胃、十二指肠溃疡,革兰氏阴性杆菌。婴幼儿急性肠炎。
5.B
【解析】毒素:细菌在生长和繁殖中产生和释放的毒性物质。
(1)外毒素:G
+菌和部分 G
-菌产生并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分为细胞毒素、肠毒素、
神经毒素。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其抗原性强,不耐热。
(2)内毒素:G
菌细胞壁的结构部分 ,毒性脂多糖,各种细菌的内毒素基本相同,耐热。产生发热、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白细胞增多、内毒素血症。
6.D
【解析】休克病因:失血与失液、烧伤、创伤、感染(内毒素)、过敏、强烈的神经刺激、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7.D
【解析】心力衰竭常见的诱因 4 个:全身感染、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心律失常、妊娠和分娩。
8.C
【解析】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病机制:
(1)休克 I 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少灌少流,灌少于流。机制,儿茶酚胺增加。
(2)休克Ⅱ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出不来淤血,渗出;真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
机制:酸中毒,持续的缺血缺氧,组胺等代谢产物堆积;内毒素作用。
(3)休克Ⅲ期(微循环衰竭期,亦称 DIC 期)不灌不流,淤血加重。微血管反应显著下降。
易于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导致的贫血属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9.C
【解析】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等。
10.C
【解析】心脏的泵血过程:
(1)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射血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
(2)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心室充盈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等容收缩期:动脉瓣、房室瓣关闭,心室肌收缩,室内压急剧升高但心室容积不变。
等容舒张期:动脉瓣、房室瓣关闭,心室肌舒张,室内压急剧下降但心室容积不变。
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迅速上升达到峰值。
等容收缩期、等容舒张期是压力变化最快的时期。
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依靠全心舒张期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11.B
12.C
【解析】复方制剂含有两种及以上的有效成分,复杂,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效能高,适用于复杂样品的测定。
13.B
【解析】血细胞:
(1)红细胞主要功能:运输O2和CO2,酸碱缓冲。
(2)白细胞:①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吞噬细菌,清除异物、衰老红细胞。
②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应答,T细胞-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
③嗜酸性粒细胞: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④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肝素抗凝,保持血管通畅。过敏反应
(3)血小板: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发挥生理性止血反应。
14.C
【解析】紫杉醇二萜类生物碱,用于抗癌。葛根素属于异黄酮类,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穿心莲内酯属于二萜,用于菌痢、抗炎、抗病毒。
15.A【解析】崩解时限属于片剂的质量检查项目。
16.A
【解析】引起DNA变性:加热、化学处理(有机溶剂、酸、碱、尿素、酰胺等)。
17.B
【解析】(1)检测限是所能检出被测组分的最低浓度或最低量。检测限测定常采用的信噪比是S/N=3:1或2:1
(2)定量限指被测组分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浓度或量。定量限测定常采用的信噪比是S/N=10
(3)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的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准确度一般用回收率(%)来表示
(4)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偏差、标准偏差SD或相对标准偏差(RSD)来表示。值越小,精密度越好。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5)专属性指在其他组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的情况下,分析方法能准确地测出被测组分的特性。分析复杂样品有共存物时,对被测物准确而专属的测定能力。
(6)线性: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成正比关系的程度。数据要求应列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图。
(7)范围: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的条件下,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浓度或量的区间。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的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80%~100%;制剂含量均匀度检查的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70%~130%
(8)耐用性:指在测定条件稍有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常规检验提供依据。
18.D
【解析】栓剂需要进行融变时限的检查,水溶性栓剂基质60min,油脂性基质的栓剂30min
19.B
【解析】水溶液不稳定的药物制成粉针,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20.D
【解析】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VZV水痘引起带状疱疹病毒。EBV引起鼻咽癌、儿童淋巴瘤。HBV为乙型肝炎病毒,HCV为丙型肝炎病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