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多巴胺
B、5-羟色胺
C、乙酰胆碱
D、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参考答案: E
解析:心交感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2.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
A、心率快,传导加快
B、心率快,传导慢
C、心率减慢,传导慢
D、心率减慢,传导加快
E、心率减慢,心缩力增强
参考答案: C
解析:迷走神经对心脏功能起抑制作用,表现为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和心房收缩力减弱。
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心迷走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释放递质ACh,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提高心肌细胞K+通道的开放,K+外流增加,促使静息电位增大,故兴奋性降低;自律细胞K+外流衰减减慢、最大复极电位增大,抑制4期If电流,导致自动节律性降低,心率减慢;抑制Ca2+通道使Ca2+内流减少,使房室交界处的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的上升幅度减小,传导速度减慢;使肌浆网释放Ca2+减少,心肌收缩力减弱。
3.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因素是
A、酸中毒
B、前负荷过大
C、迷走神经兴奋
D、交感神经兴奋
E、血中乙酰胆碱水平升高
参考答案: D
解析:心交感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β1受体结合,加强自律细胞4期的Ⅰf,使4期自动除极速度加快,自律性增高,心率加快;使房室交界处细胞,Ca2+内流增多,动作电位上升速度和幅度均增加而使传导速度加速;提高肌膜和肌质网Ca2+通道开放,导致细胞内Ca2+浓度增高,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出量增加。
4.心迷走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释放递质是
A、组胺
B、Ach
C、5羟色胺
D、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参考答案: B
解析:心迷走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释放递质Ach。
5.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可引起
A、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减少
B、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
C、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
D、心交感中枢兴奋
E、心迷走中枢兴奋
参考答案: E
解析: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能引起心迷走中枢兴奋。
6.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
A、升压效应相似
B、强心作用相似
C、小剂量的肾上腺素使骨骼肌血管舒张
D、小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使骨骼肌血管舒张
E、大剂量肾上腺素可使骨骼肌血管舒张
参考答案: C
解析:去甲肾上腺素(NE)与α受体结合的能力强,与β受体结合的能力弱,故NE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结合,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管强烈收缩,外周阻力显著增加,动脉血压升高。因NE能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引起降压反射使心脏活动减弱,掩盖了NE与β1受体结合产生的强心作用。故临床上使用NE只能起到升压作用,却不能起到强心作用。肾上腺素与α受体和β受体结合的能力一样强。收缩血管的数量与舒张血管的数量大致相等,所以肾上腺素使总的外周阻力变化不大,因此,动脉血压变化不大。因而肾上腺素只能作强心药,不能作为升压药。
7.当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减少时,可引起
A、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加
B、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减少
C、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加
D、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减少
E、血管舒张,外周阻力减少,动脉血压降低
参考答案: C
解析:当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兴奋作用减弱,传人冲动减少,通过延髓心血管的中枢机制,使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减少,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增加,其效应为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故动脉血压升高。
8.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多巴胺
B、5-羟色胺
C、乙酰胆碱
D、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参考答案: C
解析: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引起汗腺分泌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舒血管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的胆碱能受体都是乙酰胆碱受体,当乙酰胆碱与这些受体结合时可产生一系列自主神经节后胆碱能纤维兴奋的效应。
9.交感神经兴奋时引起的血管收缩是因为其末梢释放
A、去甲肾上腺素
B、血管升压细
C、血管紧张素
D、乙酰胆碱
E、肾上腺素
参考答案: A
解析:心交感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心迷走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释放递质ACh。
相关推荐:
2022卫生资格考试大纲 | 卫生资格考试教材 | 经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