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有时候信心十足,有时候像个泄了气的皮球,心态调整很重要,尤其是临近考试。“考而不死是为神”,嬉笑之间贬低了考试,抬高了心理健康。卫生资格考试在考察知识的同时,也是一次如此重大的“心理考试”,你可以通过知识的考试,心理的考试又如何呢?
特此奉献6条“心理法宝”,与大家分享分享。
“自我肯定”是用一些积极的思想和态度来替代陈旧的、否定性的思维模式。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技巧,一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期望的技巧。
你可以选择在每日睡前或起床前的十分钟来暗示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通过考试”等。你可以默不做声地进行,也可以大声说出来,还可以在纸上写下来,每天只要几分钟有效的肯定练习,就能抵消我们许多年的自卑和觉得自己会考不好的不良暗示。自然,我们越经常性地意识到我们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就越容易在考试时创造出一个积极的心态。
所以至少提前一个月起,就要根据考试时间来规律自己的生物钟,养成“考试生物钟”。比如正式考试的时间是上午9:00~12:00,和下午14:00~16:00看,那你就需要让自己每天在这两个时段进入学习状态,让大脑充分的兴奋,在晚上23点后好好的休息,放松神经系统。
不要总以为“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其实能不能考好,已经早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决定了。考前短期的准备和临场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临考的准备和临场的发挥上。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要注重“复习成就感”,就好比侠客决斗前,都是先把马步扎稳一样。基础的知识的难度不大,但非常重要。最后的复习,把考试的基础点再过一遍,是比较游刃有余的,不会耗费太多的精力,容易有成就感。基础重点知识是考试时一定会考察的部分,而且也是基本分数的来源。最后的复习阶段,再巩固一下基础重点,强化一下考试中的基础重点,不仅可以帮助你在考试时,判断迅速准确,而且在解难度大的题时,也不会偏离基本。
如果你让自己每天的复习内容容易完成,进度很明确,就会感觉自己已经将各个科目的基本点都串了一遍,很系统,并且心中有数。这种感觉非常有利于克服考试焦虑,并且把握你可以把握的,才是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的基本条件。
“考分=能力”,这是很多学生潜意识里的公式。这个公式就给考试赋予了不客观的意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考试焦虑。要知道,考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不仅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很多时候还受外部条件的影响。有些是自己可以控制的,而有些是控制不了的,所以不该担的责任就不担。一般来说,在校学生都具有正常的智力,学习成绩好坏主要反映的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努力程度,很多时候还取决于运气。好多人担心考差了会表明自己太笨,这担心是没有充分根据的。由于很想肯定自己的能力,考试焦虑就会增强。假如认为这是不相关的两件事,就会减轻焦虑,轻松上阵。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