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两会,医卫界全国政协委员王岩建言献策,他提议由国务院扶贫办及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等相关部委联合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乡村医生支持计划。
首先,加大中央财政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实现补助标准地区差异化,财政补助重点向艰苦边远地区倾斜,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
其次,落实乡村医生编制及生活待遇。按照覆盖人口与乡村医生比例核定编制;落实工资待遇及社会养老保障,为乡村医生吃定心丸。
王岩提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8年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采取切实措施,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在待遇、编制、职称评定、培养及激励机制给予政策倾斜。《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显示,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满意度由计划实施前的不到半数上升至八成以上。
将乡村教师改革方面取得的经验,加以借鉴运用到解决乡村医生的身份和待遇上,能否获得同样的成绩,值得期待。
小编温馨提示:各地有关乡村医生的利好政策已经开始落地实施,但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很多红利政策多向拥有乡村全科助理医师资格证书或以上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村医,所以长远打算,考取证书才是道理!
扭转赤脚医生与民办教师同生不同‘命’局面有望实现
在农村群体中,乡村教师常被乡村医生拿来作横向比较,两个看似搭不上边的岗位,追根溯源后发现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两年前,中国新闻网对村医代表马文芳有过“赤脚医生与民办教师同生不同‘命’”的专访。
当时有一个十分恰当的比喻,称我国的乡村医生和过去的民办教师是同一个时代出现的被社会公认的农村“孪生兄弟”,同时也是乡亲们眼里最可亲可敬的人。而就目前普遍情况来看,这对同胞兄弟的命运并未同步。
大家都知道,过去在农村职教的老师绝大多数都属于民办教师。当年在解决民办教师问题上,相关部门就开了一个好头,这也让身为同胞兄弟的乡村医生看到了希望。国家从1986年开始全面整顿民办教师,并于2000年全面完成,贯彻“关、转、招、辞、退”的方针,在新增民办教师队伍、安置民办教师、民办转公办编制、保障年老民办教师生活等方面出台了具体文件。
另外,在1997年,国家安排100多万名额,对剩余的民办教师进行转正。对于未能转正的,一部分采取了提前退养的方式,最后一部分采取了清退的方式。
转正的教师享受国家老师的待遇,等同于现在的事业编工作人员。而且后期随着国家实施职称制度,不少人的职称并不低,因此教师的退休金也是相当有保障的。
纵观几十年政策变革,无论是过去的民办教师还是现在的乡村教师,其身份和待遇问题都已经得到妥善解决,所以乡村医生也渴望摆在眼前的相似问题也能得到圆满解决。
可喜的是,近几年不少地区在基层医疗改革的探索中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希望在今年,这些成功的经验能够推广到全国,让广大乡村医生的命运得到彻底转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