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年龄 |
第 2 页:性别 |
第 3 页:病理因素 |
第 4 页:精神因素 |
第 5 页:时辰因素 |
五、时辰因素
机体不同的生理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呈现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的节律称为生物节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昼夜节律,如胃酸分泌、胆固醇合成、糖皮质激素分泌、血糖含量、哮喘发作、癌细胞分裂、增殖及心血管疾病等。根据人体生理病理的昼夜节律性波动现象,选择最佳用药时间,使给药时间与人体生理节律同步,可达到最佳疗效,避免某些药物因持续高浓度产生不良反应、耐受性,使临床治疗科学化。
人的血压在日内发生波动,一般在上午6—10时、下午l6—20时较高,午夜最低,呈“两高一低”的现象。若在两个高峰之前30rain给药,可使药物吸收后在血中浓度高峰与血压高峰相遇,控制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疗效。故一日服用一次的药物,服药时间宜选择清晨7时左右。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缓释片、复方降压0号、氨氯地平、缬沙坦、福辛普利、吲达帕胺片等;若一日2次用药,宜在清晨7时和下午l6时。
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高峰在上午8时左右,中午开始下降,午夜零点降至最低。宜每日上午7—8时一次服用的药物有可的松、泼尼松;对作用时间长的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曲安西龙等,还可采用隔日疗法,将两天的剂量于上午7~8时一次给予,对长期服药的患者这种给药方法的好处尤为显著。
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上午6~12时,如早晨服用同样剂量的硝苯地平可明显扩张冠脉,改善心肌缺血;硝酸酯类药物在上午服,可明显扩张冠脉,午后则弱;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上午8时和12时服用,可减少患者心搏数,抑制心脏病发作。硝酸酯类在上午6~12时血药浓度高,对患者心电图ST段具有有利的影响,宜在早晨醒来时或起床后立即服用。
近年发现心力衰竭患者对地高辛和西地兰等强心药的敏感性以凌晨4时最高,比其他时间高40倍,故宜上午8~10时服用。
早上7时服赛庚啶,疗效维持可长达15h以上,而下午9时给药,仅维持6~8h,其他抗组胺药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特非那定等,睡前30min服用,疗效最佳,副作用小。
人体胆固醇在午夜至清晨之间合成最旺盛,故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采用每日睡前顿服,代替每日3次服药,效果更佳。
夜间或清晨,易诱发哮喘。一日l次的抗哮喘药多在睡前半小时服用为宜,如氨茶碱缓释片、长效B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班布特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若需服2~3次可采用晨高夜低给药方法。
胃酸分泌从中午开始升高,夜间20时急剧升高,22时可达峰值。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都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宜在疾病的急性期,早、晚各服一次药;待缓解后,宜改为每晚服药1次。
人的痛觉以上午最迟钝,而午夜至凌晨最为敏感,故阿片类镇痛药,以临睡前服用为宜。 六、遗传因素
药物治疗效果往往因人而异。虽然同一药物,在给药剂量、给药方法、给药次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多数会获得预期的相似效果,但人们会观察到个体间存在明显的药理效应、药动学和不良反应的差异。如相同剂量的普萘洛尔,在体内的血药浓度彼此可相差几十倍;不同人群服用华法林,欲达有效治疗作用,其剂量可相差20倍,而接受同一剂量时,血药浓度可相差30一50倍。受体基因的变异及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变异,改变了药物在个体的敏感性和代谢。遗传因素是影响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的决定因素之一。
1.种族差异 许多药物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反映在种族之间。乙酰转移酶为磺胺类药物、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普鲁卡因胺等药物体内代谢酶。在人群中乙酰转移酶分为两种类型,快乙酰化型和慢乙酰化型,中国人和日本人多为快乙酰化型,白种人多为慢乙酰化型,此两种族人对同一药物代谢半衰期可相差24倍以上。对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有不同,如服用抗结核病药物,异烟肼在白种人易致多发性神经炎,而在黄种人易致肝损害。异喹胍的代谢酶CYP2D6弱代谢型发生率也存在种族差异,白种人约为7%,黄种人不足1%。同样的CYP2D6药物代谢酶,白种人服用B受体阻断药、抗心律失常药、抗高血压药、三环类抗抑郁药、镇痛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黄种人高。相反,CYP2C19弱代谢发生率黄种人约为19%,白种人约为3%,故黄种入服用奥美拉唑、氯胍、地西泮、丙米嗪、普萘洛尔等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白种人应用吗啡后,呼吸抑制及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高于黄种人,而黄种人用吗啡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白种人。
不同人种对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差异。白种人和黑种人服用普萘洛尔后虽然其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但白种人对其敏感性却显著高于黑种人;而黄种人虽血药浓度较低,但其反应性高于白种人,故黄种人服药后,血压、脉搏等指标变化更显著。
2.特异体质某些个体对药物产生不同于常人的反应,与其遗传缺陷有关,此类人称为特异体质。某些患者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当其服用伯氨喹、磺胺类药物、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时,引起缺血性贫血;某些患者遗传性血浆胆碱酯酶活性低下,应用琥珀胆碱可致呼吸麻痹甚至呼吸停止;遗传性肥大性主动脉阻塞的患者,对洋地黄会出现异常反应;缺乏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者不能服用硝酸酯类和磺胺类药物。
3.个体差异虽然用药条件相同,多数人药效学和药动学相似,但一些人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却不相同,将此差异称为个体差异。一般同一药物在一卵双生个体间相差无几,而在双卵双生个体间相差可达数倍之多。
有些个体对药物剂量反应非常敏感,即在低于常用剂量下药物作用就表现很强烈,称之为高敏感性。如小儿对中枢兴奋药和中枢抑制药特别敏感,例如抗组胺药和巴比妥类药,通常表现为镇静作用,但可使一些儿童产生“超敏”反应。反之,有些个体需使用高于常用量的剂量,方能出现药物效应,此称为低敏性或耐受性。患者肝中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发生变异,与香豆素的亲和力降低而产生耐受性,需要5~20倍的常规剂量的香豆素才能起到抗凝血作用。
过敏体质的人用药后,可能发生变态反应,这是机体将药物视为外来物而发生的免疫反应。其反应与剂量高低无关,仅发生于少数个体。轻者引起发热、药疹、面部水肿,严重的可致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前应做皮试。
4.种属差异 不同种属动物之间(包括人类)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和药动学有很大差异,称之为种属差异。例如,对人、犬、鼠给予吗啡,表现为抑制作用;相反,对猫、虎、马应用吗啡后,则表现为兴奋作用。人和动物之间存在各种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差别,例如,沙利度胺(thalidomicle)致畸悲剧发生后,人们才发现,沙利度胺(反应停)在大鼠和人体代谢存在根本差异。大鼠体内缺少一种把沙利度胺代谢成有害异构体的酶,因此,大鼠试验就不会引起畸胎;反之,人体存在这种酶,所以有致畸性。新药试验趋向于采用所谓“专家式”的动物,如变态反应试验选用豚鼠;呕吐试验选用犬、猫和鸽;解热发热:和热原检查用家兔;抗高血压试验常用大鼠、兔;抗动脉粥样硬化试验选用兔和鸽。
编辑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