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非肠道吸收(熟悉)
(一) 注射部位吸收
吸收特点:快、完全、变异小、无首过效应
影响因素:药物理化性质、制剂和生理因素
主要有:溶解性、分子量、注射溶媒和血流量
比较:
水溶液>混悬剂>油溶液>O/W乳>W/O乳>油混悬剂
(二) 肺部吸收
通过肺泡扩散,快速进入血液。毛细血管丰富、通透性好、面积大、2-3um颗粒进入最小的细支气管和肺泡;2-10um到达细支气管和支气管部;10um以上沉积在气管上,被纤毛推至咽部而吞入食道
特点:起效快,无首过作用。
剂型:气雾剂、粉雾剂等。
(三) 粘膜吸收
包括口腔、鼻腔、直肠、阴道、眼睛等部位的粘膜吸收
特点:吸收平稳,起效快,无首过代谢作用,生物利用度高
适用于:胃肠液中不稳定、首过作用大的药物
剂型:口腔贴片、舌下片等、滴剂、粉末、栓剂、粘附片等。
(四) 其他吸收:皮肤、眼睛等参见有关章节。
药物的排泄
——定义:原型药物和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肾、胆汁、汗腺、乳汁、唾液、呼吸道
1.肾脏的排泄
(1)肾小球滤过:分子量影响
(2)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药物的再利用
注意脂溶性和pH的影响
(3)肾小管分泌:主动转运,需载体,有饱和与竞争
2.胆汁排泄
(1)排泄方式: 被动扩散和主动转运
(2)肠肝循环:药物经胆汁排泄,在小肠中被再次吸收入门静脉的现象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一、血药浓度法
(一)方程的建立:
——一室模型静注的三个特性
1.药物瞬间于机体内分布平衡
2.体内药物只有消除过程;
3.消除速率和体内在该时刻的浓度呈正比。
根据以上特点有:
dX/dt = -kX
解上微分方程得: X = X0e-kt
两边除以V得:
C = C0e-kt
logC = -Kt/2.303 + logC0
(二)参数的求算
logC 对t作图得:
斜率b = -K/2.303; 截距a = logC0
K = -b×2.303, C0 = arc log a
t1/2 = 0.693/K; V = X0/C0; CL = KV
二、尿药数据法
1.排泄速度法
前提:(1)大部分以原型药物从尿中排泄
(2)药物经肾排泄符合一级速度过程,
dXu/dt = ke X0e-kt
log(dXu/dt)= -kt/2.303 + logke X0
——注意:误差较大
2.总量减量法
Xu∝–Xu = Xu∝×e-kt
log (Xu∝– Xu) = log Xu∝ -kt/2.303
本法特点:1. 数据点规则,受时间影响小,误差小;
2.取样时间较长(5-7个t1/2)
3.不能丢失一份尿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