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剂的质量评价
(一)粒径的测定
①显微镜测定法 测定600个,计算平均值
②库尔特计数器测定法
③激光散射光谱法 可测0.01-2um的粒子
④透射电镜法 可测0.01-20um的粒子
(二)分层现象的观察 4000r/min,15min,认为稳定,
3750r/min,5h,相当于1年自然分层效果
(三)乳滴合并速度的测定 乳滴数随时间变化规律
(四)稳定常数的测定 离心前后光密度的变化百分率
二、药物的非肠道吸收
(一) 注射部位吸收
吸收特点:快、完全、变异小、无首过效应
影响因素:药物理化性质、制剂和生理因素
主要有:溶解性、分子量、注射溶媒和血流量
比较:
水溶液>混悬剂>油溶液>O/W乳>W/O乳>油混悬剂
(二) 肺部吸收
通过肺泡扩散,快速进入血液。毛细血管丰富、通透性好、面积大、2-3um颗粒进入最小的细支气管和肺泡;2-10um到达细支气管和支气管部;10um以上沉积在气管上,被纤毛推至咽部而吞入食道
特点:起效快,无首过作用。
剂型:气雾剂、粉雾剂等。
(三) 粘膜吸收
包括口腔、鼻腔、直肠、阴道、眼睛等部位的粘膜吸收
特点:吸收平稳,起效快,无首过代谢作用,生物利用度高
适用于:胃肠液中不稳定、首过作用大的药物
剂型:口腔贴片、舌下片等、滴剂、粉末、栓剂、粘附片等。
(四) 其他吸收:皮肤、眼睛等参见有关章节。
三、药物的排泄
——定义:原型药物和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肾、胆汁、汗腺、乳汁、唾液、呼吸道
1.肾脏的排泄
(1)肾小球滤过:分子量影响
(2)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药物的再利用
注意脂溶性和pH的影响
(3)肾小管分泌:主动转运,需载体,有饱和与竞争
2.胆汁排泄
(1)排泄方式: 被动扩散和主动转运
(2)肠肝循环:药物经胆汁排泄,在小肠中被再次吸收入门静脉的现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