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热原
要点回顾:
1.热原的组成及性质
2.污染途径与除去方法
热原:致热物质→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
致热能力:G-杆菌(主要)>G+杆菌>G+球菌
真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
热原反应:
当注射剂特别是输液中含有热原时,会产生热原反应,通常表现为注入人体约半小时后,出现发冷、寒颤、发热(体温可高达40℃以上)、出汗和恶心呕吐等现象,严重者出现昏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最佳选择题
关于热原的错误表述是
A.热原是微量即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的总称
B.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热原,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热原
C.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它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和固体膜之间
D.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
E.蛋白质是内毒素的致热中心
【答案】E
一、热原组成
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和固体膜之间
二、热原的性质
1.耐热性
2.可滤过性:1~5μm;
3.易被吸附性:活性炭;
4.不挥发性:随水蒸气所夹带的雾滴带入蒸馏水中→蒸馏水器上附有隔沫装置;
5.水溶性;
6.不耐酸碱性和强氧化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
最佳选择题
关于热原耐热性的错误表述是
A.在60℃加热1小时热原不受影响
B.在100℃加热热原也不会发生热解
C.在180℃加热3~4小时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D.在250℃加热30~45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E.在400℃加热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答疑编号0188080126]
【答案】E
三、污染热原的途径
1.从注射用水中带入——主要原因
2.从原辅料中带入
3.从容器、用具、管道和设备等带入
4.从制备环境中带入
5.从输液器带入(非注射液)
四、热原的除去方法
1.高温法
2.酸碱法
3.吸附法:活性炭
4.滤过法——超滤膜
5.离子交换法
6.凝胶滤过法
7.反渗透法
★背记技巧★热原性质及除去方法对比
热原的基本性质 去除热原的方法
耐热性 高温法:250℃,30min;180℃,3~4h
水溶性、滤过性 凝胶滤过法:分子筛阴离子交换剂
超滤法:超滤膜3.0~15nm
反渗透法:三醋酸纤维膜
易被吸附性 吸附法:活性炭
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等所破坏 酸碱法:重铬酸钾硫酸清洁液、稀NaOH
执业药师QQ群: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