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 促凝血药(止血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促凝血因子合成药——维生素K1
——促进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
用于维生素K1缺乏引起的出血,如:
①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等所致出血。
②香豆素类、水杨酸类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
③新生儿出血。
④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1缺乏。
2.促凝血因子活性药——酚磺乙胺
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和黏附性,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使血管收缩,出血和凝血时间缩短——止血。
3.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环酸、氨基己酸
抑制纤维蛋白与纤溶酶结合,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凝块的裂解——止血。
用于: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的各种出血,对慢性渗血效果显著。
4.影响血管通透性药——卡巴克络
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受损的毛细血管回缩——促进凝血。
5.蛇毒血凝酶
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能促进血管破损部位的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因子Ⅲ,使凝血因子Ⅰ降解生成纤维蛋白Ⅰ单体,进而交联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促使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
在完整无损的血管内无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
6.鱼精蛋白——特异性拮抗肝素的抗凝作用。
用于肝素过量引起的出血和心脏手术后出血。
(二)典型不良反应
1.促凝血因子合成药
(甲萘氢醌、维生素K1甲萘醌亚硫酸氢钠)
①早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黄疸和溶血性贫血。
②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急性溶血性贫血、肝损害。
③静滴过快----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或致死。
2.促凝血因子活性药(酚磺乙胺)——血栓形成。
3.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
快速静滴----低血压、心律失常、肌痛、软弱、疲劳、肌红蛋白尿,甚至肾衰竭。
4.影响血管通透性药(卡巴克络)
头晕、耳鸣、视力减退、出汗、面色苍白、精神紊乱;对癫痫患者可引起异常脑电活动。
5.蛇毒血凝酶——偶见过敏反应。
6.鱼精蛋白——心动过缓、面部潮红、血压降低、肺动脉高压或高血压。
(三)禁忌证
(1)血栓病史者、有血栓形成倾向者。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高凝期、血液病所致的出血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
1.两种促凝血药合用,应警惕血栓形成。
2.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凝血酶原复合物与氨基己酸、氨甲环酸合用,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二、用药监护
(一)注意监测血栓形成
(二)监测血凝酶的合理应用
(1)妊娠期妇女出血时,避免使用维生素K1和蛇毒血凝酶(前后对比TANG:新生儿用维生素K1)。
(2)血凝酶应用过量,止血作用会降低。
第二节 抗凝血药
降低血液凝固性——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
用于:血栓性疾病、高凝状态的患者。
[调整讲课顺序TANG]
先肝素,后华法林。
第一亚类 肝素与低分子肝素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防止急性血栓形成——对抗血栓的首选。
①起效迅速;
②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
③对凝血的各个环节均有作用——包括:
◆抑制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抑制凝血酶活性;
◆阻碍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防止血小板凝集和破坏。
【低分子肝素】
1.依诺肝素:皮下注射有较好生物利用度,出血倾向小。
2.那屈肝素钙:抗血栓,且可溶栓。
3.达肝素钠:血浆半衰期长2倍;
4.替他肝素:较肝素生物利用度高,作用时间长。
(二)典型不良反应
十分常见:自发性出血,表现为——
黏膜出血、齿龈出血、肾出血、卵巢出血、月经量增多和伤口出血等。
(三)禁忌证——活动性出血者。
二、用药监护
(一)肝素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应对:
(1)停肝素,包括用于冲洗静脉通路的肝素。
(2)替代治疗:应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
(二)肝素所致的出血——救治:静注鱼精蛋白。
(三)患者需要长期抗凝治疗时,肝素可与华法林采取序贯疗法----
在肝素应用的同时,加入华法林,36~48h后停用肝素,单独口服华法林维持治疗。
第二亚类 维生素K拮抗剂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华法林——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血药。
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导致产生无凝血活性的Ⅱ、Ⅶ、Ⅸ、Ⅹ因子前体——抑制血液凝固。
作用强、持久。
缺点:起效缓慢、难以应急;作用过于持久、不易控制;在体外无抗凝血作用——注意与肝素作对比TANG!
适用于:
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心肌梗死后、心房颤动、心瓣膜疾病或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
(二)典型不良反应
十分常见:出血——
瘀斑、紫癜、牙龈出血、鼻出血、鼻衄、伤口出血经久不愈,月经量过多,硬膜下颅内血肿和穿刺部位血肿。
(三)禁忌证
(1)维生素K严重缺乏者。
(2)于近日手术和术后3日及行脑、脊柱和眼科手术者。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颅内出血、活动性溃疡、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或心包积液、外伤。
(4)华法林易透过胎盘屏障而致畸,导致流产和死胎,妊娠早期妇女服用可致“胎儿华法林综合征”;妊娠晚期服用可引起母体和胎儿出血、死胎。
二、用药监护
(一)初始剂量宜小。
(二)所致的出血——维生素K1纠正。
(三)增加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四)服药期间——进食富含维生素K的果蔬。
(五)华法林起效时间滞后(至少3天),初始治疗宜联合肝素——在全量肝素出现抗凝作用后,再以华法林长期治疗。
第三亚类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抑制凝血Ⅱa和Ⅹa因子,对抗凝血酶的所有作用。
相对华法林而言,更特异抑制血栓的形成,不对凝血瀑布反应的其他环节起作用,故能减少出血风险。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达比加群酯——与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结合,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从而阻止凝血瀑布反应的最后步骤及血栓形成。
优势:
(1)选择性高。
(2)治疗剂量不引起血小板减少。
(3)抗凝作用与维生素K无关。
【适应证】全膝关节置换术、预防静脉血栓和抗凝治疗、预防心房颤动者的脑卒中发作。
(二)典型不良反应——出血。
第四亚类 凝血因子X抑制剂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凝血因子Ⅹa位于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交汇点。因此,凝血因子Ⅹa直接抑制剂相比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更有效。
1.间接抑制剂——磺达肝癸钠、依达肝素。
(1)磺达肝癸钠——与肝素相比,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症的风险最低,极少引起出血。
用于:静脉血栓抗凝治疗。
(2)依达肝素——选择性间接抑制凝血因子Ⅹa,与抗凝血酶Ⅲ有极高的亲和力,阻碍凝血酶(凝血因子Ⅱa)的产生,减少血栓形成。
由于半衰期太长,且无相应的阻滞剂,一旦发生出血极难处理——没有解药TANG!
(3)生物素化依达肝素——第一个长效、易中和的抗凝血药。
可被亲和素中和而减弱抗凝血作用——有解药TANG!——紧急需要时,加速依达肝素的清除,逆转抗凝血作用。
2.直接抑制剂
(1)利伐沙班——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
(2)阿哌沙班——预防静脉栓塞(骨科手术),心房颤动、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和脑卒中。
(二)典型不良反应
——大出血、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
二、用药监护
(一)监测出血
(二)监测肝肾功能
阶段小结——促/抗凝血药(TANG)
促
1.促凝血因子合成——维生素K1
2.促凝血因子活性——酚磺乙胺
3.抗纤维蛋白溶解(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
4.影响血管通透性——卡巴克络
5.蛇毒血凝酶
6.拮抗肝素——鱼精蛋白
抗
1.肝素、低分子肝素(急)
2.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慢)
3.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
4.凝血因子X抑制剂
(1)间接——磺达肝癸钠、依达肝素
(2)直接——XX沙班
第三节 溶栓药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而溶解血栓。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尿激酶\链激酶
——静脉注射,纤溶酶活性迅速上升。
2.静脉溶栓治疗首选——阿替普酶、瑞替普酶。
(1)阿替普酶——选择性激活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故不产生链激酶常见的出血并发症。
须连续静脉给药。
(2)瑞替普酶——溶栓迅速、完全和持久。
(二)典型不良反应——常见:出血,严重可死亡。
(三)禁忌证
(1)出血性疾病:内脏出血\出血性脑卒中\大血管穿刺\消化性溃疡\主动脉夹层\外伤或择期手术\正在使用抗凝血药。
(2)颅内肿瘤。
(3)较长时间(>10min)心肺复苏、左心房内血栓。
(4)严重高血压(>170/110mmHg)\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严重肝功能或肾功能不全。
(四)药物相互作用
1.与其他影响凝血的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危险。
2.链激酶、尿激酶与阿司匹林联用,可增加疗效,且不显著增加严重出血的发生率。
二、用药监护
(一)监测出血
(二)监护溶栓药的治疗时间窗----尽早用药:
急性脑卒中发作后,3~4h后仍不改善,可能出现代谢衰竭。
超过6h的缺血性脑卒中者可给予尿激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