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药
大纲要求:
1.吗啡的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阿片类药物滥用中 华 考 试 网
3.可待因药理作用特点
4.哌替啶、芬太尼、美沙酮、曲马多药理作用特点
5.纳洛酮、纳曲酮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阿片生物碱类:吗啡、可待因
人工合成镇痛药:哌替啶、芬太尼、美沙酮、曲马多
非麻醉性镇痛药:罗通定、布桂嗪、高乌甲素
阿片生物碱类药物
罂粟→未成熟蒴果→白色乳状浆汁→棕色胶状物(烟土)→鸦片(粉末)→阿片类生物碱(20种):
菲类:吗啡、可待因——镇痛、止咳
异喹啉类:罂粟碱——松弛平滑肌
吗啡:含量达10%
一、吗啡(morphine)
[药动学]
(1)吸收:口服:首关效应显著,生物利用度低。皮下注射:吸收快,t1/21.7-3hr
(2)分布:全身分布,少量可通过血脑屏障—镇痛。也可通过胎盘屏障
(3)排泄:肝脏代谢——活性产物:吗啡-6-葡萄糖苷酸。肾脏排泄,少量可经乳腺和胆汁排出
[作用机制]
(1)疼痛
P物质
快痛(锐痛)、慢痛(钝痛)
(2)内源性的镇痛系统
①阿片肽神经元
②内源性阿片肽(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
③阿片受体
μ受体:脊髓以上水平镇痛、呼吸抑制、胃肠道运动抑制、欣快
δ受体:脊髓水平、脊髓以上水平镇痛
κ受体:脊髓水平、脊髓以上水平镇痛
1.吗啡镇痛机理:
模拟内阿片肽作用
激动阿片受体,抑制P物质的释放,阻断痛觉传导,产生镇痛作用
药理作用 |
临床应用 |
不良反应 | |
1.中枢神经系统 |
(1)镇痛 |
急性剧烈疼痛: |
嗜睡→昏迷 |
(2)抑制呼吸 |
心源性哮喘 |
呼吸抑制 | |
(3)镇咳 |
|
| |
(4)缩瞳 |
|
视力模糊、针尖样 | |
(5)改变体温调定点 |
|
| |
(6)催吐 |
|
恶心呕吐 | |
(7)影响激素分泌 |
|
| |
2.外周作用 |
扩血管 |
|
体位性低血压、颅内压增高 |
平滑肌(1)胃肠 |
止泻 |
便秘 | |
(2)胆道 |
|
胆绞痛 | |
(3)子宫 |
|
延长产程 | |
(4)膀胱 |
|
排尿困难 | |
3.免疫系统 |
免疫抑制作用 |
|
|
2.吗啡禁忌症:
分娩止痛
哺乳妇女、新生儿
支气管哮喘、肺心病
颅脑损伤所致的颅内压升高者等等
3.阿片类药物滥用及其治疗
(1)阿片类药物滥用——吸毒
指通过各种给药途径,将阿片类药物反复大量用于非医疗用途,导致对阿片类药物产生依赖性。
(2)脱毒治疗方法:
药物替代递减法
α2受体激动药
自然戒断法
亚冬眠疗法
二、可待因
镇痛作用是吗啡的1/12
镇咳作用是吗啡的1/4
无明显镇静作用
几乎不产生欣快感,很少成瘾
临床用作各种镇痛药,也可作为中枢性镇咳药,用于无痰干咳及剧烈频繁的咳嗽。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