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一、α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NA、NE)
【药理作用】——非选择性激动αl和α2受体,对β1受体作用较弱,对β2受体几无作用。
1.收缩血管:激动α1受体,全身的小A、小V强烈收缩,以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是肾血管,只有冠状血管扩张。
2.兴奋心脏:激动β1受体,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增多,但较肾上腺素弱。血压升高而反射性使心率减慢(因此,不是“三正”!)。
3.升高血压:外周血管收缩和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增加,使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升高。
【临床应用】
1.休克:由于NA强烈缩血管作用,使脏器微循环血流灌注不足,反而使组织缺血缺氧加剧,对休克患者不利,NA在抗休克的治疗中已不占重要地位。
2.上消化道出血:NA适当稀释后口服,使食道及胃黏膜血管收缩,产生局部止血效果。
二、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副肾素、AD)
【药理作用】激动α和β受体,属于α、β受体激动剂。
1.兴奋心脏:肾上腺素激动心脏的β1受体,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加,是一个强效的心脏兴奋药。
不利的是:增加心肌耗氧量,大剂量可引起心律失常,出现早搏甚至心室颤动。
2.舒缩血管——注意不是“收缩血管”!
①激动α1受体:皮肤粘膜、腹腔内脏血管收缩。
②激动β2受体:骨骼肌、冠状血管明显扩张。
3.影响血压:
①治疗剂量——β受体兴奋占优势,兴奋心脏,心排出量增加,故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或下降,脉压加大。
②较大剂量静注——α受体兴奋占优势,血管收缩为主,外周阻力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③如先给α受体阻断药,再给肾上腺素,血压不升反降——肾上腺素升压效应的翻转。
为什么肾上腺素升压效应会被酚妥拉明翻转?
意义:在于具有α受体阻断药引起的低血压,不能用肾上腺素升压,否则会导致血压进一步降低。
4.扩张支气管
①激动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扩张。
②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过敏性物质。
③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兴奋α1受体),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粘膜水肿。
5.促进代谢
通过激动β受体,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使血糖和游离脂肪酸、乳酸及钾离子均增加,组织耗氧量显著增加。
6.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大剂量时出现中枢兴奋症状,如激动、呕吐、肌强直、甚至惊厥。
【临床应用】
1.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2.心脏停搏: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停搏,但同时必须进行有效的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并纠正酸中毒。
3.支气管哮喘: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4.与局麻药配伍:在局麻药注射液中加入少量肾上腺素,可使注射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局麻药的吸收,延长局麻时间,减少毒副反应。
5.局部止血:用于牙龈出血或鼻出血。
【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有心悸、头痛、激动不安等,剂量过大或给药过快可引起心律失常和血压剧增导致脑出血,故应严格控制剂量。
禁用于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糖尿病人。
三、β受体激动剂
异丙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对α受体几乎无作用。
1.兴奋心脏 —— “三正”。
激动β1受体,表现正性肌力、正性频率、正性传导作用,兴奋心脏作用比肾上腺素强,但对正常起搏点作用较强,而较少引起心律失常。
2.扩张血管
通过激动β2受体,主要扩张骨骼肌血管和冠状血管,对肾血管和肠系膜血管扩张作用较弱。
3.影响血压
①小剂量:使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脉压差增大。
②大剂量: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降低。主要是静脉强烈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
4.扩张支气管
解除支气管痉挛作用比肾上腺素强,也能抑制组胺和炎症介质释放,但不能收缩支气管黏膜血管。
5.其他: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使血糖和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组织耗氧量增加,治疗量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基本无影响。
【临床应用】
1.支气管哮喘:用于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2.房室传导阻滞:能加速房室传导,一般采用舌下或静滴给药。
3.心脏骤停:适用于心室自身节律缓慢,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衰竭并发心脏骤停,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
4.休克:在补足血容量情况下,用于抗中毒性休克,但已少用。
【不良反应】
以心悸、头晕、皮肤潮红等常见。支气管哮喘病人如用量过大,可能产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
多巴胺(DA)——α、β1+DA受体。
【药理作用特点】激动α、β1受体及外周DA受体。
1.兴奋心脏:激动心脏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对心率影响不明显,较少引起心悸和心律失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