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1.药物的基本作用 |
(1)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
2.药物量效关系 |
量效关系、量效曲线、量反应、质反应、最小有效量、效价、效能、半数有效量和半数致死量的临床意义 |
3.药物的作用机制 |
(1)药物作用机制的主要类型 |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1.对因治疗:消除致病因素的治疗。
2.对症治疗:改善症状的治疗。
3.药物不良反应——【重要考点!注意细节。】
(1)副作用(副反应)
A.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
B.不适,反应轻微;
C.是药物固有的,可预知;
D.随治疗目的不同可以转化;
E.原因——药物作用广泛,选择性低造成的。
(2)毒性反应
A.药物剂量过大或体内蓄积过多;
B.危害机体的反应,较为严重;
C.可以预知,应该避免发生。
①急性——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等系统功能。
②慢性——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三致作用:致突变、致癌、致畸胎。
(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A.与药理作用、剂量无关,很小剂量就可发生;
B.过敏体质易发生,异常免疫反应;
C.症状相同,轻者药疹、药热、哮喘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A.不易预知;
B.预防:一问二试三观察四备好抢救药品。
【马上小结1】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TANG
不良反应 |
与药理作用有关? |
多大剂量? |
可预知吗? |
副作用 |
有 |
治疗量 |
可 |
毒性反应 |
有 |
中毒剂量 |
可 |
过敏反应 |
无 |
无关,很小剂量即可 |
不可 |
(4)后遗效应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
如:巴比妥类催眠药——次晨引起头昏、嗜睡和乏力。
(5)继发反应
由药物治疗作用引起。如:
长时间服用广谱抗生素后,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大量乘机繁殖,引起的继发性的感染——二重感染(四环素)。
(6)停药反应(反跳现象)
长期服用,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复发或加剧。如:长期应用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治疗高血压时,突然停药——血压升高。
要与戒断症状区别。
【马上小结2】后遗效应、继发反应、停药反应、戒断症状TANG
|
关键词 |
举例 |
后遗效应 |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 |
巴比妥类药停药后头昏、嗜睡和乏力等反应 |
继发反应 |
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
广谱抗生素继发二重感染 |
停药反应 |
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复发或加剧 |
普萘洛尔、可乐定 |
戒断症状 |
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出现依赖表现,跟原有表现没有关系 |
吗啡、哌替啶 |
(7)特异质反应
某些药物可使少数病人出现特异性的不良反应,反应性质与常人不同。特异质——先天遗传性异常。如: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人,使用磺胺药——溶血性贫血。
注意:与过敏反应不同!
(二)药物量效关系
——【稍难,耐心一些,一定能理解】
1.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剂量与作用呈比例关系,剂量越大,作用越强,但超出一定范围,可引起量变到质变。
2.量效曲线:以药物的效应为纵坐标,药物的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则得到直方双曲线;如将药物浓度或剂量改用对数值作图,则呈典型的S形曲线——量效曲线。
3.量反应:药理效应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数表示。
4.质反应: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如存活与死亡、惊厥与不惊厥等。
5.最小有效量:药物出现疗效所需的最小剂量。
6.ED50(半数有效量):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
7.LD50(半数致死量):能引起50%死亡的浓度或剂量。
执业药师QQ群: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