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药一》知识点汇总
1.影响药物作用的药物因素
(1)药物理化性质:①青霉素水溶液不稳定;②维 C/硝酸甘油易氧化;③肾上腺素/去甲肾/硝普钠/硝苯地平易光解
(2)药物的剂量:①随着剂量增加,苯二氮?类依次产生: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②西地那非大剂量“蓝视&rdquo1473③安全范围大的药物(磺胺、抗菌药)采用“首剂加倍”。
(3)给药时间及方法:①胰岛素饭前注射、刺激性药物饭后服用②催眠药宜在睡前服用③肠溶、缓控制剂整片吞服
(4)疗程
耐受性 | 机体连续多次用药后,其反应性会逐渐降低,需要加大药物剂量才能维持原有疗效。 |
耐/抗药性 | 反复应用化学治疗药后,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 |
多重耐药 | 由一种药物诱发,而同时对其他多种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药物产生交叉耐药,致使治疗失败。 |
完全耐药性 |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使用万古霉素+利福平联合治疗 |
依赖性 | 定义:某些药物连续用药后,可使机体对药物产生生理的或心理的或兼而有之的一种依赖和需求。 |
身体/生理依赖性:由于反复用药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后可产生一种强烈的症状或损害,即为戒断综合征。若采用逐渐减量停药,使内源性阿片肽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可避免或减轻戒断症状的出现。 | |
精神/心理依赖性:使人产生一种要周期性、连续地用药欲望,产生强迫性觅药行为,以满足或避免不适感,也称成瘾。 |
(5)药物剂型:①以生物等效性为标准评价不同剂型或不同厂家药物;②临床首选口服剂型。
(6)给药途径:①口服给药:大多数,但有首过;②肌内注射吸收速率:水溶液>混悬液>油溶液;③起效快慢: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直肠给药>口服给药>贴皮给药
2.影响药物作用的机体因素
(1)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 | 年龄 | 儿童(<14) | ①氨基糖苷-耳毒性;②氯霉素-灰婴综合征;③影响骨骼牙齿-四环素类、喹诺酮类; ④水盐调节能力差(利尿药-水盐代谢紊乱) |
老人(>60) | 老年人各功能降低,耐受性差,药量一般低于成年人 | ||
体重体型 | 给药剂量依据体表面积计算,体重因素+体型因素 | ||
性别 | 女性用药考虑“四期”:月经、妊娠、分娩、哺乳期 |
(2)精神因素:①精神状态:不卑不亢最好;②心理活动:易受外界影响;主要发生在慢性病、心理障碍性疾病等;从众心理,先入为主,使用安慰剂排除。
(3)疾病因素:①心脏疾病(心衰时影响吸收和消除);②肝脏疾病(首选无需肝脏活化的药物:氢化可的松、卡托普利);③肾脏疾病(经肾排泄的受影响:氨基糖苷、头孢唑林);④胃肠疾病(pH、胃排空、腹泻、便秘);⑤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⑥酸碱失调(pH);⑦电解质紊乱(细胞内缺 K+ →洋地黄中毒)
(4)时辰因素:①胃液上午 8 时 pH 最高(茶碱吸收好);②H 2 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夜间效果好(胃酸夜间分泌);③镇痛药白天效果好;平喘药睡前服用效果好;④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高峰在清晨,上午 8 时给药;⑤氨基糖苷类毒性/青霉素过敏反应夜间严重。
(5)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 | 种族差异 | 异烟肼乙酰化代谢:黄种人代谢快,易致肝损害;白种人代谢慢,易致多发性神经炎 | |
特异质反应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服用伯氨喹、磺胺类、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缺乏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者不能服用硝酸酯类和磺胺类药物。 | ||
个体差异 | 高敏性 | 有些个体对药物剂量反应非常敏感,即在低于常用量下药物作用表现很强烈,如儿童对中枢类药物特别敏感(抗组织胺药和巴比妥类药物)。 | |
低敏性 | 有些个体需使用高于常用量的剂量,方能出现药物效应,例如患者肝中维生素 K 环氧化物还原酶发生变异,与香豆素类药物的亲和力降低而产生耐受性,需 5-20 倍的常规剂量香豆素类药物才能起到抗凝血作用。 | ||
种属差异 | 新药试验采用“专家式”动物 |
(6)生活习惯与环境:①一般药物应在空腹时服用;②低蛋白饮食(肝药酶活性下降);③吸烟/饮酒(肝药酶活性增强);④饮茶影响药物吸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