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症的自我药疗
1、 发热:人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1) 直肠温度超过37.6℃、
2) 口腔温度超过37.3℃,
3) 腋下温度超过37.0℃,
4) 昼夜间波动超过1℃
5) 超过39℃时即为高热
2、发热病因:感染、非感染、女性经期或排卵期
3、发热的主要表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突发热常为0.5-1天,持续热为3-6天
4、发热药物治疗中非处方药有: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贝诺酯
5、对乙酰氨基酚,正常剂量下安全有效,作为退热药首选,尤其适宜老年人和儿童服用
6、阿司匹林可减少炎症部位具有痛觉增敏作用的物质,故有明显镇痛作用
7、紧张性头痛处方药治疗:
1) 长期精神较紧张患者,推荐应用地西泮(安定)片
2) 对发作性紧张性头痛,可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罗通定、双氯芬酸、麦角胺咖啡因、5-羟色胺激动剂
3) 慢性紧张性头痛,选用抗抑郁药
8、三叉神经痛首选卡马西平,如无效可继续服苯妥英钠或氯硝西泮等
9、咳嗽根据症状和类型来选择药物,是因为由于病因、时间、性质、并发症等原因,表现不尽相同
10、对感冒所伴随的咳嗽,常选用右美沙芬复方制剂,可选用服酚麻美敏、美芬伪麻、双酚伪麻、美息伪麻、伪麻美沙芬
11、对呼吸道有大量痰液并阻塞呼吸道,引起气急、窒息者,可及时应用司坦类粘液调节剂如羧甲司坦,或祛痰剂如氨溴索,以降低痰液粘度,使痰液易于排出
12、消化不良在进食、运动或平卧后的表现:上腹正中有烧灼感或反酸,并可延伸直至咽喉部
13、腹痛的病因:感染性腹泻、炎症性肠病、消化性腹泻、激惹性或旅游性腹泻、菌群失调性腹泻、功能性腹泻
14、痢疾样腹泻临床表现:有黏膜破坏,频频排出有脓血性粪便,并伴有腹痛、里急后重感
15、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可选用微生态制剂,如: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双歧三联活菌胶囊
16、便秘临床表现:下腹部膨胀感、腹痛、恶心、食欲减退、口臭、口苦、全身无力、头晕、头痛等感觉,有时在小腹左侧可摸到包块及发生痉挛的肠管
17、便秘根据其性质可分为:
1) 意识性便秘
2) 功能性便秘
3) 痉挛性便秘
4) 低张力性便秘
5) 药物性便秘
18、痛经表现:多在下腹部出现阵发性绞痛或发坠感,也可放射到上腹部、会阴、肛门或大 腿部,甚至会发生晕厥
19、鼻粘膜肿胀的原因:
1) 感冒
2) 鼻部过敏或感染
3) 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者所出现的继发症状
20、鼻塞的临床表现:鼻塞的感觉十分难受,鼻堵得透不过气,常借口腔来吸气,同时嗅觉明显减退,对各种气味极不敏感,发音低闷
21、口腔溃疡的特点:有自愈性,病程7-10天,严重者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22、急性咽炎临床表现:喉内干痒有灼热感,或有轻度喉痛,迅速出现声音粗糙或嘶哑,并常伴有发热、干咳、或咳出少量粘液,且有吸气困难,严重者甚至引起水肿,常因水肿而阻塞咽喉,导致呼吸困难
23、流感的特点: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极易造成大流行,往往在短时间内使很多人患病
24、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神经症状、心脏与肝脾、消化系统、皮肤
25、铁剂作用特点:
1) 从十二指肠吸收
2) 以Fe2+形式吸收
3) 酸性环境,体内贮铁量少,吸收多
26、枸橼酸哌嗪,具有麻痹虫体肌肉的作用,使之不能附着在人体的肠壁,随肠蠕动而排出
27、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对过敏者禁用,对幼儿不宜应用
28、对于局部发生水疱和糜烂的冻伤患者,可涂敷10%氧化锌软膏或依沙吖啶(利凡诺)氧化锌糊剂
29、荨麻疹依据发生频率及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荨麻疹,连续2周以内为急性,超过2周以上为慢性,有些病例尚可超过1个月
30、伴有血管行水肿的荨麻疹,可选用赛庚啶
31、对于驾车、高空作业、精密机械操作者,在工作前不得服用抗过敏药,是由于:
抗过敏药可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组胺受体产生抑制作用,引起镇静、困倦、嗜睡反应,多数人都能在数日内耐受
31、根据致病真菌种类和患者体质、表现的区别,足癣可分为5类:间擦型、水疱型、鳞屑性、角化型、体癣型
32、治疗手癣的最佳方法是采用药物封包治疗
33、沙眼与睑缘炎的区别:
1)沙眼按病程分为第一进行期和第二进行期
2)睑缘炎有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眦部睑缘炎三种类型
34、对流行性出血结膜炎应用抗病毒药,0.1%羟苄唑、0.1%利巴韦林滴眼剂
35、碘苷滴眼剂长期应用可出现疼痛、瘙痒、眼睑过敏、睫毛脱落、角膜浑浊或染色小点,不宜消失
36、早期结膜炎,可采用热敷的方法,以热毛巾或茶壶的热气熏蒸,一次10min,一日3次,对过敏性结膜炎宜用冷毛巾湿敷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