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 泻
一、概述
排便在一日内超过3 次,或粪便中脂肪成分增多,或带有未消化的食物、脓血者称为腹泻。按病因分为6 种类型:
①感染性腹泻:多由微生物感染【细菌(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真菌(肠念珠菌)、病毒(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寄生虫(阿米巴、血吸虫、梨鞭毛虫)】或集体食物中毒而造成;
②炎症性肠病:由直肠或结肠溃疡、肿瘤或炎症引起;
③消化性腹泻:由消化不良、吸收不良或暴饮暴食而起;
④激惹性或旅行者腹泻:常由外界的各种刺激所致,如受寒、水土不服,过食海鲜、油腻或辛辣食物刺激等;
⑤菌群失调性腹泻:由于肠道正常细菌的生长和数量或比例失去平衡所致,一般多因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而诱发。
⑥功能性腹泻: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如紧张、激动、惊吓或结肠过敏等引起。
二、临床表现
腹泻分为急、慢性两种类型:
1.急性腹泻包括:
痢疾样腹泻:黏膜破坏,频频排出有脓血性粪便,并伴腹痛、里急后重;
水泻:不含红细胞、脓细胞,不伴腹痛和里急后重。
2.慢性腹泻:
小肠炎性腹泻,腹泻后腹痛多不缓解;
结肠炎性腹泻于腹泻后腹痛多可缓解。
粪便的性状:
粪便呈稀薄水样且量多,为小肠性腹泻;
脓血便或黏液便见于菌痢;
暗红色果酱样便见于阿米巴痢疾;
血水或洗肉水样便见于嗜盐菌性食物中毒和急性血坏死性肠炎;
黄水样便见于沙门菌属或金葡菌性食物中毒;
米泔水样便见于霍乱或副霍乱;
脂肪泻和白陶土色便,见于肠道阻塞、吸收不良综合征;
黄绿色混有奶瓣便见于儿童消化不良。
水便、伴有粪便的颗粒,下泻急促,同时腹部有肠鸣音、腹痛剧烈多为激惹性腹泻。
三、药物治疗
《国家非处方药目录》收载的止泻药其活性成分和制剂有:药用炭、鞣酸蛋白、盐酸小檗碱(黄连素)、口服补液盐、乳酸菌素、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制剂、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复合乳酸菌胶囊、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等。
(一)非处方药
1.感染性腹泻
对痢疾、大肠杆菌感染的轻度急性腹泻应首选小檗碱(黄连素)
口服药用炭:吸附肠道内气体、细菌和毒素;餐前服用;
鞣酸蛋白:减轻炎症,保护肠道黏膜。空腹服用。
2.消化性腹泻 (因消化不良引起,故而与消化不良用药一致)
因胰腺功能不全:应服用胰酶;
对摄食脂肪过多:服胰酶和碳酸氢钠;
对摄食蛋白而致消化不良者:宜服胃蛋白酶;
对同时伴腹胀者:选用乳酶生或二甲硅油。
3.激惹性腹泻 因化学刺激引起的腹泻,不用抗生素。
双八面蒙脱石:可覆盖消化道,与黏膜蛋白结合后增强黏液屏障,防止酸、病毒、细菌、毒素对消化道黏膜的侵害,(首剂加倍),同时口服乳酶生或微生态制剂。
注意:腹部保暖,控制饮食(少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4.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
补充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双歧三联活菌胶囊
(二)处方药
1.感染性腹泻 对细菌感染的急性腹泻应选服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2.病毒性腹泻 此时应用抗生素或微生态制剂基本无效,可选用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
3.对腹痛较重者或反复呕吐腹泻者 腹痛剧烈时可服山莨菪碱片、口服颠茄浸膏
4.对激惹性腹泻 可选用硝苯地平,其可促进肠道吸收水分,抑制胃肠运动和收缩。
5.非感染性的急慢性腹泻
洛哌丁胺:抑制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的滞留时间,抑制大便失禁和便急,减少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的稠度。
地芬诺酯也可。
四、用药与健康提示
1.实施对因治疗不可忽视。
2.腹泻常可致钾离子的过量丢失,可影响到心脏功能,故需特别注意补充钾盐。
3.对消化和吸收不良综合征,因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应用胰酶替代疗法。
4.长期或剧烈腹泻时,体内水、盐的代谢发生紊乱,因此,在针对病因治疗同时,还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口服补液盐(ORS)粉剂或口服补液盐2 号粉剂,每袋加500~1000ml 凉开水溶解后服,以每公斤体重50ml 于4~6h 内服完。
5.腹泻时由于大量排出水分,可使全身血容量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和流动缓慢,使脑血液循环恶化,诱发脑动脉闭塞、脑血流不足、脑梗死,也应给予关注。
6.盐酸小檗碱(黄连素)不宜与鞣酸蛋白合用。鞣酸蛋白大量服用可能会引起便秘,也不宜与铁剂同服。
7.微生态制剂:对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早期不用;在应用抗感染药和抗病毒药后期,以帮助恢复菌群的平衡。
微生态制剂多为活菌制剂,不宜与抗生素、药用炭、黄连素和鞣酸蛋白同时应用,以避免效价的降低。如须合用,至少也应间隔3h。
8.药用炭:3 岁以下儿童如患长期的腹泻或腹胀禁用;另外也不宜与维生素、抗生素、生物碱、乳酶生及各种消化酶同时服用,因能吸附上述药物,影响他们的疗效。严重腹泻时应禁食。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