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 经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1.疼痛痛经多在下腹部出现阵发性绞痛或发坠感,也可放射到上腹部、会阴、肛门或大腿部。疼痛多在经前1-2d或来潮后第一日开始,经期中逐渐减轻或消失,经前一日疼痛多见于未婚少女。
2.全身症状伴有腰酸、头痛、胃痛、头晕、乳胀、尿频、稀便、便秘、腹泻、失眠、易于激动等,严重者可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冷、恶心、呕吐、甚至会发生晕厥。
3.精神症状紧张或忧郁、恐惧。
三、药物治疗
(一)非处方药
《国家非处方药目录》收载的解热镇痛药活性成分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贝诺酯、萘普生;解痉药氢溴酸山莨菪碱、颠茄浸膏片。
1.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镇痛作用较弱但作用缓和持久。
2.布洛芬:镇痛作用较强,持久,对胃肠道的副作用较轻,易耐受。
3.抗平滑肌痉挛药氢溴酸山莨菪碱或颠茄浸膏片: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而止痛
4.谷维素:对伴有精神紧张者适宜。
(二)处方药
1.内分泌治疗方法是于月经周期第2 日开始,一日肌内注射黄体酮20mg,连续5d。此外,口服避孕药也可抑制排卵,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
2.严重疼痛者可选用可待因片或氨酚待因片。
3.解痉药阿托品肌内注射,一次0.5mg。
四、用药与健康提示
1.对痛经伴有月经过多,或有盆腔炎、子宫肌瘤者所继发性痛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2.应用解痉药(阿托品):引起口干、皮肤潮红等不良反应。
3.对月经周期不规律或希望怀孕的妇女不宜在月经来潮前口服中成药,月经期间不宜服用利尿剂,因为利尿剂可将重要的电解质和水分排出体外,对平衡不利。应少饮酒和少摄食盐,促使水分不在体内滞留,以减轻肿胀感。
4.缓解痛经药连续服用不宜超过5d。其禁忌证或注意事项可见发热和头痛中的描述。
5.非药物治疗:
痛经剧烈者应卧床休息;经期忌食生冷瓜果及刺激性食品,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洗1~2 次,勤换垫纸。加强锻炼,衣着要温暖,忌涉冷水、游泳和剧烈运动;解除心理障碍,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劳累、紧张、恐惧、忧虑和烦恼。民间常采用生姜红糖水煎服;或应用暖水袋热敷。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