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肝功能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
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参考范围:速率法 成人<40U/L
(一) 临床意义
ALT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1)肝胆疾病
(2) 其他疾病:心肌梗死
(3) 用药与接触化学品: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血脂调节药
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参考范围:速率法成人<40u/L
(二)临床意义
AST的测定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AsT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1)心肌梗死 发病后6~8小时AST开始上升,18~24小时后达高峰
(2) 肝脏疾病
(3) 其他疾病
(4) 用药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时,具体与ALT类同。
三、血清γ一谷氨酰转移酶
γ-GT升高见于:
(1)肝胆疾病
(2) 胰腺疾病
(3) 其他疾病脂肪肝、心肌梗死、前列腺肿瘤。
(4) 用药抗惊厥药苯妥英钠、镇静药苯巴比妥或乙醇
四、血清碱性磷酸酶
(二)临床意义
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
(1)肝胆疾病
(2) 骨骼疾病
(3) 用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血脂调节药)
五、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二)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
(1)血清总蛋白增高
①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
②血清蛋白合成增加
(2)血清总蛋白降低
①血清蛋白质丢失和摄人不足: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
②血清水分增加:可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减少,如水钠潴留或静脉应用过多的低渗溶液。
③疾病:患有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甲亢、慢性肾脏病变、肾病综合征、胸腹腔积液、肝功能障碍、蛋白质合成障碍。
2.白蛋白
(1)白蛋白浓度降低
①营养不良:摄人不足、消化吸收不良。
②消耗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如结核、恶性肿瘤、甲亢;或蛋白丢失过多,如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慢性肾脏病变。
③合成障碍:主要是肝功能障碍,若持续低于30g/L,则提示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3.球蛋白
(1)球蛋白增高
①炎症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疟疾、黑热病、麻风病、血吸虫病、肝炎、亚急性心内膜炎。
②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热、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
③骨髓瘤和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主要是合成减少,可见于:
①生理性减少:出生后至3岁。
②免疫功能抑制: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③低γ一球蛋白血症。
4.A/G比值A/G比值减少见于:
(1)A/G比值小于1,提示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实质性损害、肾病综合征。
(2)急性肝炎早期
A/G比值持续倒置提示预后较差
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二)临床意义
(1)异常提示慢性或迁延性乙型肝炎活动期
(2)慢性HBsAg携带者
七、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
(二)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
(1)乙型肝炎恢复期,或既往曾感染过HlBV,现已恢复
(2)接种乙肝疫苗。
八、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二)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见于:
(1)提示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为活动性。若血清中HBeAg持续阳性,则提示乙型肝炎转为慢性,表明患者预后不良。
(2)乙型肝炎加重之前,HBeAg即有升高
(3)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的妊娠期妇女,可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给新生儿。
九、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
(二)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见于:
(1)HBeAg转阴的患者,传染性降低。
(2)部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
(3)在HBeAg和抗一HBs阴性时,如能检出抗一HBe和抗一HBc,也能确诊为近期感染乙型肝炎。
十、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
(二)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见于:
(1)抗HBc—IgM阳性是诊断急性乙型肝炎和判断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
(2)HBc一IgG阳性
如在乙型肝炎者血液中检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体(HBcAb)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大三阳”;在其血液中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小三阳”。
“大三阳’’说明HBV在人体内复制活跃,带有传染性,应尽快隔离。
“小三阳”说明HBV复制减少,传染性小,不需要隔离。
临床称为“大三阳”的乙型肝炎者血清学检查呈阳性的标志物有
A.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B.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C.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D.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
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
答案:ACE
执业药师QQ群: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