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19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考点汇总
液体制剂
(1)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根据分子组成特点和极性基团的解离特点,将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类、单甘油酯)。根据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又可分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硫酸(酯)钠类、肥皂类]、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洁尔灭、新洁尔灭)和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卵磷脂)。
(3)乳剂型液体制剂的不稳定现象,常见的为分层、絮凝、转相、破裂(不可逆)和酸败。
药物治疗基础知识
1.制定给药方案的基本方法
(1)根据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
①半衰期小于30分钟:治疗指数低的药物一般要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指数高的药物也可分次给药,但维持量要随给药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②衰期在30分钟——8小时:主要考虑治疗指数和用药的方便性。
③半衰期在8——24小时: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如果需要立即达到稳态,可首剂加倍。
④半衰期大于24小时:每天给药1次。如果需要立即达到治疗浓度,可首剂加倍。
(2)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制定给药方案
2.调整给药方案的基本方法
(1)根据TDM结果调整给药方案。包括稳态一点法、一点法和重复一点法、PK/PD参数法、Bayesian反馈法等。
(2)根据患者生化指标调整给药方案。对于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可根据患者的肝酐清除率计算适宜的给药剂量;对于主要经肝脏消除的药物,可根据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调整给药剂量;对于抗凝药,可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给药剂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