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补阳
肾气丸
【方源】 《金匮要略》
【组成】 干地黄八两(240g) 薯蓣(即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各120g)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各90g) 桂枝 附子各一两(各30g)
【用法】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6g),日再服。
【功用】 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配伍意义】 本方证皆由肾阳不足所致。治宜补肾助阳为法。方中附子、桂枝补肾阳,助气化。干地黄滋阴补肾,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合而为伍,补肾填精,温肾助阳。方中补阳之品药少量轻而滋阴之品药多量重,意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即取“少火生气”之义。入泽泻、茯苓利水渗湿,配桂枝又善温化痰饮;丹皮合桂枝则可调血分之滞,三药寓泻于补。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助阳化气之功。
七、阴阳双补
地黄饮子(地黄饮)
【方源】 《圣济总录》
【组成】 熟干地黄(12g) 巴戟天 山茱萸 石斛 肉苁蓉 附子 五味子 官桂 白茯苓 麦门冬 菖蒲 远志各半两(各15g)
【用法】 加姜枣水煎服。
【功用】 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配伍意义】“喑痱”是由于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治宜补养下元为主,摄纳浮阳,佐以开窍化痰。方用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共为君药。臣以附子、肉桂以助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五味子滋养肺肾,金水相生,壮水以济火。佐以石菖蒲、远志、茯苓,开窍化痰,交通心肾。姜、枣和中调药,功兼佐使。综观全方,标本兼治,阴阳并补,上下同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诸药合用,共奏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
关注"执业药师"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药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药师"
执业药师QQ群: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