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 治燥剂
一、概述
1.治燥剂的适用范围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治燥剂。
治燥剂用治燥证。燥证有外燥与内燥之分。外燥指感受秋令燥邪所发生的病证,其病常始于肺卫。由于秋令气候温凉有异,因而外燥又有凉燥、温燥之分。内燥是属于脏腑津亏液耗所致的病证,发病部位有上燥、中燥、下燥之别。燥在上者,多责之于肺,症见干咳、少痰、咽燥、咯血;燥在中者,多责之于胃,症见肌肉消瘦、干呕食少;燥在下者,多责之于肾,症见消渴或津枯便秘等。
2.治燥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要分清外燥和内燥,外燥又须分清是温燥还是凉燥,认证清楚,治法用方才能合拍。但外燥、内燥又常相互影响。如外感温燥,不但有发热,头痛等表证;也有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等上燥证,治疗时多以轻宣燥热与凉润肺金并用。又如津伤肺燥,出现咽喉燥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等上燥证,每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有关,治宜养阴润肺。金水并调。
(2)燥邪最易化热,伤津耗气,故治燥剂除以轻宣或滋润药物为主外,有时还须酌情配伍清热泻火或生津益气之品,而辛香耗津、苦寒化燥之品,则非燥病所宜。甘凉滋润药物易于助湿滞气,脾虚便溏或素体湿盛者忌用。
二、轻宣外燥
杏苏散
【方源】 《温病条辨》
【组成】 苏叶(9g) 杏仁(9g) 桔梗(6g) 枳壳(6g) 前胡(9g) 半夏(9g) 茯苓(9g) 陈皮(6g) 甘草(3g) 生姜(3片) 大枣(3枚)
【用法】 水煎温服。
【功用】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清燥救肺汤
【方源】 《医门法律》
【组成】 桑叶三钱(9g) 石膏二钱五分(8g) 甘草一钱(3g) 人参七分(2g)胡麻仁一钱(3g) 真阿胶八分(3g) 麦门冬一钱二分(4g) 杏仁七分(2g) 枇杷叶一片(3g)
【用法】 水煎,频频热服。
【功用】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关注"执业药师"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药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药师"
执业药师QQ群: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