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
学习要点:
1. 历代主要中药剂型理论——各时期药学专著的成书年代,作者,经典内容和历史价值;
2. 中药制剂新剂型、新技术、新辅料。
一、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历代主要中药剂型理论:
1.唐代以前
①商汤:伊尹首创汤剂,总结了《汤液经》——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
②战国:《黄帝内经》——第一部医药经典著作。
③秦、汉:《神农本草经》,张仲景撰写《伤寒论》、《金匮要略》。
④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⑤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2.唐代至明、清时期
①唐: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王焘著《外台秘要》,《新修本草》——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全国性药典。
②宋、元: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中药制剂规范。
③明、清:明:朱木肃 著《普济方》,李时珍著《本草纲目》,王肯堂著《证治准绳》、陈实功著
《外科正宗》;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吴尚先著《理瀹骈文》,吴鞠通著《温病条辨》。
A 型题:
最早提出应根据疾病性质和临床需要选择剂型的中医药著作为()
A.《新修本草》B.《本草经集注》C.《伤寒论》D.《神农本草经》E.《黄帝内经》答案:B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药药剂学的主要成就(了解)
1.中药制剂的文献研究与教材建设
《全国中成药处方集》(1962)、八版《中国药典》、《中药制剂手册》(1965 年)、《全国中成药产品目录》(1985)、《中华本草》、《中药方剂大辞典》等。
2.传统剂型改进与原制剂工艺优化
3.中药新剂型新制剂的研究开发
4.中药制剂基础理论的研究
5.中药制剂新的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
6.中成药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三、中药制剂新剂型新技术新辅料的研究应用现状
1.新剂型 2.新技术、新工艺 3.新辅料甘露醇、乳糖、微晶纤维素(MC)、微粉硅胶、羧甲基淀粉钠(CMS-Na)、预胶化淀粉、羟丙基淀粉、聚维酮(PVP)、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羧甲基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羧甲基纤维素钙(CMC-Ca)、羧甲基淀粉钠(CMS-M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邻苯二甲酸酯、二氧化钛、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海藻酸钠、泊洛沙姆(Poloxamer)、卡波沫(又称卡波普、卡波姆,Carbomer)、氮酮(又称月桂氮酮,A-zone)、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β -环糊精(β -CD)、聚乙二醇(PEG)、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等等。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