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
【性味】辛,温。【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主治病证】①寒郁气滞之胸闷胁痛、脘腹胀痛、寒疝腹痛及痛经。
②肾阳不足、膀胱虚寒之小便频数、遗尿。
【配伍】乌药配益智仁、山药:乌药温肾散膀胱冷气;益智仁温肾固精缩尿;山药补气养阴,兼收涩。三药合用,补肾缩尿力强,又不甚燥热,治肾虚遗尿尿频。
【用量】6~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香燥,能耗气伤血,故血虚或有内热者慎用。
荔枝核
【性味】甘、微苦,温。【功效】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主治病证】①寒疝腹痛,睾丸肿痛。②肝胃不和胃脘痛。
③痛经,产后腹痛。
【用量】5~10g。
甘松
【性味】辛、甘,温。【功效】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主治病证】①思虑伤脾或寒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②湿脚气。
【用量】3~6g。
橘红:发表散寒,行气宽中,燥湿化痰。注意:阴虚燥咳及久咳气虚慎用。
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柿蒂:降气止呃
青木香: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香橼: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玫瑰花:行气解郁,活血止痛
绿萼梅: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小结
橘皮、青皮:同出一物,均性温而能行气消积化滞.橘皮为成熟果实之果皮,质轻力缓,温和不峻,作用偏于中上二焦,主理脾肺气滞,又燥湿化痰,治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及湿浊中阻之胸闷腹胀和肝气乘脾之腹痛泄泻。青皮为未成熟果皮或幼果,质重沉降下行而力猛,作用偏于中下二焦,主疏肝破气,又善散结止痛,治肝郁胸胁胀痛、乳房胀痛或结块、乳痈、疝气肿痛、症瘕积聚及久疟癖块。若治肝病及脾,肝脾不调,肝胃不和,两药又常相须为用。
橘红、化橘红,均性温而功似橘皮,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治咳嗽痰多及食积不化。橘红为橘皮外层红色部分,温燥之性胜于橘皮,并兼发表散寒。化橘红为化州柚等之果皮,又兼消食,咳嗽痰多兼食积或消化不良者用之为宜。
佛手、香橼:均辛香苦温,药力较缓,功能疏肝理气、和中化痰,即善治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又善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还治咳嗽痰多等。常配伍为用,以增强疗效。其中佛手偏于理气,香橼偏于化痰。
枳实、枳壳:同出一物而性微寒,虽功效相似但强弱不一。枳实为幼果,气锐力猛,沉降下行,善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治食积脘胀、热结便秘、湿热泻痢、痰滞胸痹及痰热结胸等。枳壳则为接近成熟果实,力缓而长于理气宽中除胀,多用于胸胁或脘腹胀满及食积、便秘之轻证。此外,二者与补气升阳药同用,又可治气陷脏器脱垂等证。
木香、香附、乌药:同为辛香通理三焦之品。均善行气止痛,治气滞诸痛常相须为用。其中:木香温燥,又善行脾胃气滞,兼运脾;香附性平力缓,又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此外还兼治表证兼气滞者;乌药性温,上入肺经、中入脾经、下入肾与膀胱经,能行气止痛,又能温肾散寒。
沉香、乌药:均芳香辛散温通,功善理气止痛,散寒暖肾,治寒凝气滞诸痛。
不同:沉香味苦质重,沉降下行,长于温肾纳气,并兼降逆调中,又治胃寒呕恶、肾虚喘促及上盛下虚之痰饮咳喘;乌药则通理三焦气滞,尤善温肾散膀胱冷气,治寒疝腹痛、经寒痛经及阳虚遗尿、尿频。
青木香、川楝子:性寒有小毒,归肝胃经。均善理气止痛,并兼清热,治肝胃气痛兼热者。不同:青木香又能解毒辟秽消肿;川楝子又能泻肝火、杀虫疗癣。
川楝子、荔枝核:均能行气止痛,治肝胃气痛及疝气痛。不同:川楝子性寒,兼泻肝火,杀虫疗癣,肝胃气痛及疝气痛兼热者用之;荔枝核性温,兼祛寒散结,肝胃气痛及疝气痛兼寒者用之。
厚朴、枳实:均能行气消积,作用较强。治食积胀满及大便秘结,常相须为用。不同:枳实微寒,功能破气消积、化痰除痞,又治泻痢后重、痰滞胸痹;培补气升阳药还治脏气脱垂。厚朴性温,燥湿、行气、消积、平喘,且除胀满力强。
香附、柴胡: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不同:香附性平,肝郁无论寒热均可;柴胡微寒,肝郁化热者宜投。另外香附善理气,柴胡善疏散泻热,升举阳气。
关注"执业药师"官方微信考前内部资料、考后真题答案、成绩查询!
执业药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搜索公众微信号"566执业药师"
执业药师QQ群: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