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止血药
大纲要求:
1. 掌握止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2. 掌握:大蓟、小蓟。地榆、白茅根、白及、三七、茜草、蒲黄、艾叶。熟悉:槐花、侧柏叶、苎麻根、仙鹤草、炮姜。了解棕榈炭、紫珠叶、藕节、景天三七、血余炭、鸡冠花等各药的药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 掌握地榆与槐花,三七与蒲黄等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与功效的异同。
4. 掌握蒲黄配伍灵脂等配伍的意义。
概述
【含义】 凡以制止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性能功效】 多性凉(血遇寒则凝),多炭药(血见黑则止)。均能止血,并分别兼能清热凉血、化瘀、收涩及散寒温经等。
【适应范围】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兼治血热、血瘀、疮肿及胃寒等证。
【分类】 按本类药的性能又可分为四小类。
①凉血止血药:味或苦或甘而性均寒凉,能清血分之热而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症见血色鲜红,量多质粘稠等。过量滥用有留瘀之害。
②化瘀止血药:主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症见反复出血不止,血色紫暗,夹有血块,还可用于跌打损伤、瘀滞经闭及心腹疼痛等证。有止血不留瘀之长,为治出血之佳品。
③收敛止血药:味多涩,或质黏,或为炭类,善收涩止血,但有留瘀恋邪之弊,主治出血而无瘀滞者,尤为虚损不足,症见出血不止,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及外伤出血等。若有瘀血或邪实者慎用。
④温经止血药:性温热,能温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主治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症见出血日久,血色暗淡,质地稀薄等。
【配伍方法】 血热妄行者,配清热凉血药;
阴虚阳亢者,配滋阴潜阳药;
瘀血阻滞而出血不止者,配活血行气药;
虚寒性出血者,应根据证情配温阳、益气、健脾等药同用。
【使用注意】 出血过多而致气虚欲脱者,如单用止血药,则缓不济急,应急予大补元气之药,以益气固脱。
在使用凉血止血和收敛止血药时,必须注意有无瘀血,若有瘀血未尽,应酌加活血化瘀药,不能单纯止血,以免留瘀。
大蓟
【性能特点】 本品甘苦性凉,归肝心经。既善清泄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为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又能散瘀解毒而消痈肿,为治痈肿疮毒所常用。
【功效】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
①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崩漏及尿血。
②疮痈肿毒。
【配伍】 大蓟配小蓟:两药均性凉,功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同用则药力更强,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肿。
【用量用法】9~15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小蓟
[性能特点】 本品功似大蓟而力稍弱,亦为治血热妄行及疮痈肿毒之要药,又兼能利尿,尤善治尿血、血淋。
【功效】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
①血热尿血、咯血、衄血、吐血及崩漏。
②热毒疮痈,血淋。
【用量用法】5~12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地榆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泄降,味酸收敛,作用偏于下焦。既善泄热凉血、收敛止血,为治血热出血特别是下焦出血之佳品;又能泻火解毒、收敛,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
【功效】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主治病证】
①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及月经过多。
⑦烫伤,湿疹,皮肤溃烂。
【配伍】 地榆配槐角:地榆微寒,善清下焦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槐角微寒,善清大肠之火而凉血止血。两药相合,可治血热出血诸证,尤宜痔肿出血及便血。
【用量用法】 9~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对于大面积烧伤,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水解型鞣质被机体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白茅根
【性能特点】 本品甘寒清利。入血分,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证;入气分,能清肺胃蕴热而生津止呕,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等证;入膀胱,能清利湿热而利尿,治血淋、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及湿热黄疸等证。虽甘寒而不腻膈伤胃,利尿而不伤津,惟力缓用量宜大。
【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主治病证】①血热衄血、咯血、咳血、吐血及尿血等证。
②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
③血淋,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
【用量用法】 9~30g,鲜品可用30—60g。以鲜品为佳。
白及
【性能特点】本品甘涩质黏,善收敛止血,并兼益肺,虽可治体内外诸出血证,但以治肺胃损伤之咯血、吐血最宜。又味苦微寒,入血泄热,善消肿生肌,治痈疽疮疡,初起未成脓服之可消,溃久不敛外用可生肌收口。此外,还治肺痈咳吐脓血、烫伤、皮肤皲裂、肛裂等。
【功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治病证】①咯血,咳血,衄血,吐血,外伤出血。
②疮痈肿毒,烫伤,手足皲裂,肛裂。
③肺痈而咳吐腥痰脓血日渐减少者。
【配伍】 白及配三七:两药相合,寒热相平,行止并施,止血而不留瘀,可治各种出血,内服外用皆宜。
白及配海螵蛸:不但止血力强,且促进溃疡愈合,治胃出血之吐血、便血效佳。
【用量用法】 6~15g。研末服,每次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反乌头。
三七
【性能特点】本品味甘微苦性温,主归肝经,兼人肺经。既善化瘀而止血,又善活血而止痛,且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长,诚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唯血热及阴虚有火者不宜单用。
【功效】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主治病证】①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②跌打损伤,瘀滞肿痛。③胸痹绞痛。
【用量用法】 3~9g。研粉吞服,每次1~3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性温,治出血而见阴虚口干者,须配滋阴凉血药同用。
茜草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泄降,专入肝经血分,既善凉血止血,又善活血祛瘀,且炒炭与生用功异。炒炭既善化瘀止血,又兼凉血,治血瘀夹热诸出血证每投;生用既凉血,又活血通经,治血瘀有热之经闭、痛经及跌打瘀肿多用。
【功效】 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主治病证】
①咯血,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
②经闭,痛经,跌打肿痛,痹证关节痛。
【用量用法】 6—10g。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则生用。
蒲黄
【性能特点】 本品甘缓不峻,性平不偏,入肝与心包经,生用与炒用功别。生用既能止血,又能活血,且利尿。故治出血病证,无论属寒属热或有无瘀血,皆可随证选用,但最宜治尿血。炒炭收涩止血,略兼化瘀,止血力强,出血无瘀或瘀轻者宜用。
【功效】活血祛瘀,收敛止血,利尿通淋。
【主治病证】
①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②血瘀心腹疼痛、痛经,产后瘀阻。
③血淋涩痛。
【配伍】 蒲黄配五灵脂:无论生用炒用均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善治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用量用法】 5~10g,包煎。外用适量。止血宜炒炭用,活血宜生用。
【使用注意】 生蒲黄有收缩子宫作用,故孕妇忌服。
艾叶
【性能特点】 本品性温,味苦辛,主归肝经,兼归脾肾经。既善温经脉、理气血而止血,主治虚寒性出血,尤宜妇女崩漏、胎漏;又善散寒湿、暖子宫而止痛,主治经寒痛经、月经不调、寒湿带下、宫冷不孕及脘腹冷痛。此外,外用治湿疹瘙痒,可收燥湿止痒之功;并用于温灸,可收温经止痛之效。
【功效】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①虚寒性崩漏下血等。
②经寒痛经、月经不调,带下清稀,宫冷不孕。③脘腹冷痛。
此外,外用治湿疹瘙痒,并用于温灸。
【配伍】 艾叶配阿胶:艾叶性温,功善散寒暖宫、温经止血,并能调经安胎;阿胶性平,功能养血止血。两药相合,既养血止血,又散寒暖宫调经,治崩漏经多属血虚有寒之证。
【用量用法】 3-9g。外用适量,供温灸或熏洗用。温经止血宜炒炭用,散寒止痛宜生用。
槐花
【功效】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主治病证】①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
②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
【用量用法】 6~9g。止血宜炒炭,泻火宜生用。
侧柏叶
【功效】凉血止血,祛痰止咳。
【主治病证】①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外伤出血。
②咳喘痰多。③外用治烫伤及脱发。
【用量用法】 6~12g。外用适量。
执业药师QQ群: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