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
第 3 页: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
细 辛
【来源】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或华细辛等的地下部分。
【性味归经】 辛,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走窜,芳香气浓,入心、肺、肾经。既善祛风散寒、通窍止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鼻塞头痛之良药;又能温散肺寒、化痰饮,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功效】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
①风寒表证(尤宜鼻塞、头痛、肢体疼痛较甚者),阳虚外感。
②鼻渊头痛。 ③头风头痛,牙痛,风寒湿痹痛。 ④寒饮咳喘。
【配伍】 细辛配干姜、五味子:细辛辛温,祛风散寒,温肺化饮;干姜辛热,温中散寒,温肺化饮;五味子酸温,敛肺气,滋肾阴。三药相合,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治寒饮喘咳日久者效佳。
【用量用法】 1-3g,粉末0.5~1g。外用适量,可研末吹鼻或外敷。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散,故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或肺热咳嗽者忌用。又有小毒,故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研末服更须谨慎。反藜芦。
【药理】 本品有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抑菌、抗组织胺、抗变态反应、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
白 芷
【来源】 伞形科植物白芷、杭白芷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燥散,芳香走窜,善除肺胃经之邪。外散风寒而解表,上通鼻窍而止痛。入阳明能燥湿散寒而止带,走肌肤能消肿排脓止痒而疗疮疹。最善治阳明头痛。
【功效】 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
①外感风寒或表证夹湿兼见头痛鼻塞者。
②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
③风寒湿痹,寒湿带下。 ④疮疡肿毒。 ⑤风湿疹痒。
【用量】 3—10g。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故阴虚血热者忌服。
香 薷
【来源】 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 辛,温。
[性能特点] 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化湿和中而解暑,还能开宣肺气而利水消肿,功似麻黄,药力亦强,治阴寒闭暑及风水水肿最宜,素有“夏月麻黄”之称。
【功效】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①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
②水肿,小便不利。
【用量用法】 3~10g。利水退肿须浓煎。
【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有汗者忌用。
藁 本
【来源】 伞形科植物藁本、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
【性味】 辛,温。
[性能特点]既能发表散寒,治风寒表证与表证夹湿;又能祛风胜湿、通痹止痛,治风寒湿痹与头风头痛。功似羌活,尤宜颠顶头痛。
【功效】 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①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颠顶头痛。②风寒湿痹。
【用量】 3~10。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发散,故血虚头痛及热证忌用。
苍耳子
【来源】 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果实。
【性味】 辛、苦,温。有小毒。
【功效】 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主治病证】
①鼻渊头痛,风寒头痛,表证夹湿。
②风湿痹痛,风湿疹痒,疥癣。
【用量用法】 3~10g。煎服,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有毒,过量服用易致中毒,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血虚头痛者不宜服。
辛 夷
【来源】 木兰科植物望春花或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
【性味】 辛,温。
【功效】 散风寒,通鼻窍。
【主治病证】 鼻渊头痛,风寒头痛鼻塞。
【用量用法】 3~10g。本品有毛,刺激咽喉,内服宜用纱布包煎。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香燥,故阴虚火旺者忌服。
西河柳
【性味】 辛,温。归肺、胃、心、经
【功效】 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主治病证】 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风寒湿痹。
【用量用法】 内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发散,用量过大令人心烦,故内服不宜过量,麻疹已透及体虚汗多者忌服。
例题:
1.不属于解表药使用注意的是
A.不可过汗 B.不宜久煎 C.热病津亏者忌服
D.疮疡初起者忌服 E.失血兼表证者慎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解表药的使用注意。
热病津亏者忌服发汗伤津,失血兼表证者慎服发汗伤津。
2.细辛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A.风寒表证 B.阳虚外感 C.风寒湿痹 D.头风头痛 E.肺热喘咳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细辛的主治病证及药性特点。
细辛温热药。
3.堪称为发表散风通用药的是
A.生姜 B.紫苏 C.桂枝 D.荆芥 E细辛
答案:D
执业药师QQ群: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