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舌态
1.强硬舌:舌体强硬,运动不灵活,屈伸不便,或不能转动,致使语言謇涩,称为"舌强".若见于外感热病,多属热入心包,痰浊内阻,或高热伤津、邪热炽盛,见于杂病中者,多为中风征兆。
2.痿软舌:舌体软弱,伸卷无力,转动不便,是为舌痿。多属气血虚极,阴液亏损,筋脉失养所致。若久病舌淡而痿,是气血俱虚;舌绛而痿,是阴亏已极。新病舌干红而痿者,则为热烁阴伤。
3.颤动舌:舌体震颤不定,不能自主,称为舌体颤动。久病中见舌颤,属气血两虚或阳气虚弱。外感热病中见之,多属热极生风或虚风内动之象。
4.吐弄舌:舌伸长,吐露出口外者为吐舌;舌时时微出口外,立即收回口内,或舌舔口唇上下或口角左右,称为弄舌。两者都属心脾有热。吐舌可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弄舌多为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良。
5.歪斜舌:舌体偏斜于一侧,称为歪斜,多是中风或中风之先兆。
6.短缩舌:舌体紧缩不能伸长,称为短缩,多是危重证候的反映。舌淡或青而湿润短缩,多属寒凝筋脉;舌胖而短缩,属痰湿内阻;舌红绛干而短缩,多属热病津伤。
望舌苔-苔色
1.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正常的舌苔是薄白苔。舌淡苔白,常见于里寒证。若舌上满布白苔,尤如白粉堆积在舌上,扪之不燥,为积粉苔,由于外感秽浊不正之气,毒热内盛所致,常见于瘟疫,亦见于内痈。
2.黄苔:主热证、里证。苔色越黄,反映热邪越重,淡黄为热轻,深黄为热重,焦黄为热结。
3.灰苔:主里证,可见于里热证,亦可见于寒湿证。若苔灰而润,则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而苔灰干燥,则多属热炽津伤,或阴虚火旺。
4.黑苔:主里证,主热极又主寒盛。常见于疾病的严重阶段。若苔黑而燥裂,甚则生芒刺,多为热极津枯;苔黑而润滑,则多属阳虚寒盛。
望舌苔-舌质
1.厚薄:观察舌苔的厚薄,能帮助了解病邪的轻重及病情的进退。一般来说,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者,舌苔多薄;而病邪传里,病情较重,或 内有食饮痰湿积滞者,则舌苔多厚。舌苔由薄增厚,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为病进;而由厚变薄,则表示邪气得以内消外达,病情由重变轻,多属病 退。
2.润燥:正常舌苔是润泽的,为津液上承之征。察舌苔的润燥,主要是了解津液变化的情况。苔面干燥,望之枯涸,扪之无津,称为燥苔,更甚者有粗糙刺手感觉的又称糙苔,是津液不能上承所致,多见于热盛津伤或阴液亏耗的病证。
3.腻腐:腻苔多见于湿浊、痰饮、食积等阳气被阴邪所抑的病变,如痰饮、湿温等病证。腐苔苔质颗粒较大,松软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刮之易脱,多由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而成,常见于食积、痰浊等病。
4.剥落:若舌苔骤然退去,不再复生,以致舌面光洁如镜,即为光剥舌,又叫"镜面舌",是胃阴枯竭、胃气大伤的表现。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也属胃的气阴两伤之候。
5.有根与无根:察舌苔之有根、无根对辨邪正虚实,胃气的有无有重要意义。有根的多为实证、热证,表示有胃气;无根的则多见于虚证、寒证,表示胃气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