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医学典籍
最早的一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
对疾病的病因、病机、预后等做原则性的指示:《金匮要略》。
侧重于经络理论和针刺方法:《灵枢》。
确立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辨证施治原则:《素问》。
众方之祖:《伤寒论》。
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金匮要略方论》。
中医史上第一部论温疫的专著:《温疫论》。
我国第一本证候学专著:《巢氏诸病源候论》。
2.传统本草典籍
最早的本草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药物分类按自然属性进行区分:《本草经集注》。
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古本草合刊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明代李时珍著,古代载药最多:《本草纲目》。
3.传统方书典籍
急症手册、记载兽医学内容:《肘后备急方》。
妇婴专科,名篇“大医精诚”出处:《备急千金要方》。
首详诊脉辨阴阳法:《太平圣惠方》。
宋代官府颁行,是我国第一部成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普济方》。
4.执业药师向医师提供的用药咨询服务
(1)新药信息。
(2)合理用药信息。
(3)药物相互作用和禁忌证。
(4)药品不良反应。
5.护士用药咨询
药物的配伍、配伍禁忌、用法、剂量,注射剂浓度、配置溶媒和输液滴注速度,以及输液药物的稳定性和配伍的理化变化、药品的保管等信息。
6.需特殊提醒的用药人群
(1)婴幼儿和儿童的用药。
(2)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的用药。
(3)老年人的用药。
(4)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
(5)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
7.与药名相关的术语产地类 | 怀山药、田三七、东阿胶、杭白芍、江枳壳等 |
品质类 | 明天麻、子黄芩、左牡蛎、左秦艽、金毛狗脊、鹅枳实、马蹄决明、九孔石决明等 |
采时、新陈类 | 绵茵陈(质嫩)、陈香橼、陈佛手、陈皮、嫩桂枝、鲜芦根、鲜茅根、霜桑叶等 |
颜色、气味类 | 紫丹参、香白芷、苦杏仁等 |
8.正名别名
正名 | 别名 | 正名 | 别名 |
三七 | 金不换 | 大黄 | 锦纹、川军、生军、将军 |
千金子 | 续随子 | 肉苁蓉 | 淡大芸 |
马钱子 | 番木鳖 | 淫羊藿 | 仙灵脾 |
杜仲 | 木棉 | 槟榔 | 大腹子、海南子 |
沙苑子 | 潼蒺藜、沙苑蒺藜 | 牵牛子 | 黑白丑、黑丑、白丑、二丑 |
蒺藜 | 白蒺藜、刺蒺藜 | 佩兰 | 醒头草、省头草 |
茜草 | 血见愁 | 茺蔚子 | 益母草子、坤草子 |
补骨脂 | 破故纸 | 北沙参 | 莱阳沙参、东沙参、辽沙参 |
龙眼肉 | 桂圆肉、益智 | 南沙参 | 泡沙参、空沙参、白沙参、白参 |
香附 | 香附子、莎草根 | 西红花 | 藏红花、番红花 |
血竭 | 麒麟竭、麒麟血 | 拳参 | 紫参 |
重楼 | 七叶一枝花、蚤休、草河车 | 丹参 | 紫丹参、赤参 |
9.并开药名
处方药名 | 调配应付 | 处方药名 | 调配应付 |
焦三仙 |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 二乌 | 制川乌、制草乌 |
焦四仙 |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焦槟榔 | 龙牡 | 煅龙骨、煅牡蛎 |
炒知柏 | 盐知母、盐黄柏 | 腹皮子 | 大腹皮、生槟榔 |
10.常见的处方应付
需调配清炒品 | 逢子必炒 | 需调配蜜炙品 | 枇杷叶、马兜铃 |
需调配麸炒品 | 白术、僵蚕、枳壳 | 需调配醋炙品 | 延胡索 |
需调配烫制品 | 龟甲、鳖甲、穿山甲 | 需调配盐炙品 | 补骨脂、益智仁 |
需调配炭制品 | 止血药(干漆、炮姜、地榆、侧柏叶、蒲黄) | ||
特殊炮制方法 | 川乌、草乌(水制)、吴茱萸(甘草水制)、远志(甘草水制去心)
厚朴(姜制)、附子(炮制)、天南星(矾制)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