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佳选择题
1、中医理论认为,“症”“证”“病”三者的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
A、发热恶寒
B、气滞血瘀
C、胸胁胀满
D、纳呆食少
E、鼻塞流涕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一般涉及八纲、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等内容。故B项属证,其余选项均为症。
2、推动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的气是
A、元气
B、真气
C、宗气
D、卫气
E、营气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元气的生理功能:推动和促进入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
3、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的脏腑是
A、大肠
B、小肠
C、膀胱
D、三焦
E、胃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小肠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4、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体的整体,世界本身即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于医学领域,以下表述属阴的是
A、推动
B、温煦
C、兴奋
D、滋润
E、明亮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于医学领域,即把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
5、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A、督脉
B、任脉
C、十二经脉
D、带脉
E、冲脉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任脉的基本功能
(1)调节阴经气血,故称“阴脉之海”。
(2)主持妊养胞胎。
督脉调节阳经气血,故称“阳脉之海”。
冲脉调节十二经脉之海,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另冲为血海,有促进生殖之功能,并同妇女的月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6、某女,47岁。近日常感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体现了湿邪的致病特点是
A、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
B、湿性重浊
C、湿性黏滞
D、湿性趋下,易伤阴位
E、湿邪损伤阳气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湿性重浊:“重”,即沉重或重着之意。感受湿邪,常可见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等症状。若湿邪留滞经络关节,则阳气输布受阻,故见肌肤不仁,关节 疼痛重着等,又称“湿痹”或“着痹”。
7、阴偏盛的病理变化不包括
A、真寒假热
B、阴盛格阳
C、阴盛则寒
D、阴盛则阳病
E、阴病治阳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阴偏盛,即是阴盛,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
真寒假热,病机为实寒证。
阴盛格阳,病机为真寒假热证,即为实寒证。
阴盛则寒,病机为真寒证。
阴盛则阳病,即为阴盛则阳虚,但从病机上必须区分阳的虚损程度,邪客于阴而致阴盛,此时,由于阳的相对不足,从而出现实寒证。
阴病治阳: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须“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称为“阴病治阳”。
8、中医诊断用以分辨疾病病位与病势的浅深的纲领是
A、表里
B、阴阳
C、寒热
D、虚实
E、精气血津液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表里用以分辨疾病病位与病势的浅深,故本题选A。
9、某女,表情淡漠,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继而精神发呆,哭笑无常,多为
A、痫病
B、癫病
C、狂病
D、痉病
E、痿病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表情淡漠、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继则精神发呆,哭笑无常的,多为痰气凝结、阻蔽心神的癫病。
10、《十问歌》中提到“一问寒热而问汗”。医师在诊疗中询问患者出汗的情况。该患者自诉其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且伴有五心烦热,失眠,颧红,口咽干燥等症,此应辨证为
A、气虚
B、血虚
C、阳虚
D、阴虚
E、邪盛正衰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盗汗: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谓之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阳热亢盛,蒸发阴津而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颧红、口咽干燥等症。
相关推荐:
2020执业药师报名时间 ※ 报考指南 ※ 微信报名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