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热原耐热性的错误表述是
A.在60℃加热1小时热原不受影响
B.在100℃加热热原也不会发生热解
C.在180℃加热3~4小时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D.在250℃加热30~45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E.在400℃加热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标准答案: e
解 析:本题考查热原的耐热性。
一般说来,热原在60℃加热1小时不受影响,100℃也不会发生热解,在180℃3~4小时、250℃30~45分钟或650℃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虽然已经发现某些热原具有热不稳定性,但在通常注射剂灭菌的条件下,往往不足以破坏热原,这点必须引起注意。
12、关于热原的错误表述是
A.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B.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阳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
C.真菌也能产生热原
D.活性炭对热原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E.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
标准答案: b
解 析:本题考查热原的概念。
热原(pyrogens)从广义的概念说,是指微量即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的总称。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真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它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和固体膜之间。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其中脂多糖(1ipopolysaccl71aI’ide)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具有特别强的热原活性,因而大致可以认为内毒素一热原=脂多糖。脂多糖的化学组成因菌种不同而异。热原的分子量一般为l×lO6左右。
13、关于常用制药用水的错误表述是
A.纯化水为原水经蒸馏、离子交换、反渗透等适宜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
B.纯化水中不含有任何附加剂
C.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
D.注射用水可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
E.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
标准答案: d
解 析:本题考查常用制药用水的知识。
纯化水为原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经灭菌所得的水。
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是常用的制药用水。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注射用水为配制注射剂用的溶媒。灭菌注射用水主要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
14、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
A.肥皂类
B.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
C.脂肪族磺酸化物
D.聚山梨酯类
E.卵磷脂
标准答案: d
解 析:本题考查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A、B、C均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E项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15、混悬剂质量评价不包括的项目是
A.溶解度的测定
B.微粒大小的测定
C.沉降容积比的测定
D.絮凝度的测定
E.重新分散试验
标准答案: a
解 析:本题考查混悬剂的质量评定。
混悬剂的质量评定包括流变学测定和微粒大小的测定、沉降容积比的测定、絮凝度的测定和重新分散试验。
16、具有Krafft点的表面活性剂是
A.十二烷基硫酸钠
B.蔗糖脂肪酸酯
C.脂肪酸单甘油酯
D.脂肪酸山梨坦
E.聚山梨酯
标准答案: a
解 析:本题考查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Krafft点系指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超过某一温度时溶解度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为Krafft点,Krafft点越高的表面活性剂,其临界胶束浓度越小。
Krafft点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也是表面活性剂应用温度的下限。B、C、D、E四项均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7、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不包括
A.水解
B.氧化
C.异构化
D.结晶
E.脱羧
标准答案: d
解 析:本题考查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药物由于化学结构不同,其降解反应途径也不尽相同。水解和氧化是药物降解的两个主要途径,其他如异构化、聚合、脱羧等反应,在某些药物中也有发生,有时一种药物可能同时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解反应。结晶属于物理变化。
18、关于包合物的错误表述是
A.包合物是由主分子和客分子加合而成的分子囊
B.包合过程是物理过程而不是化学过程
C.药物被包合后,可提高稳定性
D.包合物具有靶向作用
E.包合物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标准答案: d
解 析:本题考查包合物的概述。
包合物是指一种药物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入另一种物质的分子腔中而形成的独特形式的络合物。这种包合物由主分子和客分子两种组分加合而成。主分子一般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足以将客分子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囊。包合物根据主分子形成空穴的几何形状可分为管形包合物、笼形包合物和层状包合物。包合物能否形成及其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主分子和客分子的立体结构以及二者的极性。客分子必须和主分子的空穴形状及大小相适应。包合过程是物理过程而不是化学过程,包合物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二者间的范德华力。包合物中的主分子和客分子比例一般为非化学计量,主、客分子数之比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动。包合技术在药剂学中研究和应用很广泛。药物作为客分子被包合后,可提高稳定性,增大溶解度,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起效时间,可以防止挥发性成分挥发,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味道。调节释药速度,使液态药物粉末化,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刺激性与毒副作用等。
19、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是
A.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
B.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C.包衣
D.控制粒子大小
E.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
标准答案: c
解 析:本题考查缓一控释剂的释药原理。
A、B、D、E四项均属于利用溶出原理达到缓一控释目的。
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包括增加黏度以减小散系数、包衣、制成微囊、不溶性骨架片、植入剂、药树脂、乳剂等。
20、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是
A.透过完整表皮进入真皮和皮下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入血
B.通过汗腺进入真皮和皮下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入血
C.通过皮肤毛囊进入真皮和皮下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入血
D.通过皮脂腺进入真皮和皮下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入血
E.透过完整表皮进入真皮层,并在真皮积蓄发挥治疗作用
标准答案: a
解 析:本题考查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
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主要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入血液循环三个阶段。释放指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来而扩散到皮肤上;穿透指药物透入表皮内起局部作用;吸收指药物透过表皮后,到达真皮和皮下脂肪,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