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粒径小于3p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注后的靶部位是
A.骨髓
B.肝、脾
C.肺
D.脑
E.肾
标准答案: b
解 析:本题考查微粒的靶向性。
一般未经修饰的微球主要为被动靶向,微球混悬液经静脉注射后,首先与肺毛细血管网接触,而肺部毛细血管网的直径为3~11pm,因此大于3pm的微球将被肺有效截获,主要浓集于肺,可用于治疗肺部感染、防止肿瘤向肺部转移等。小于3u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可利用其治疗肝、脾寄生虫、真菌感染和酶缺乏等疾病。小于O.1pm的微球有可能透过血管细胞的膜孔而离开血液循环,这些膜孔取决于血管床的不同大小,胰、肠和肾的毛细血管内皮的膜孔为50~60nm,而肝、脾和骨髓的膜孔为100nm,肿瘤区域的毛细血管壁由于炎症比正常者有较大的渗透性
22、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快慢顺序大致是
A.散剂>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
B.包衣片剂>片剂>胶囊剂>散剂>混悬液>水溶液
C.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
D.片剂>胶囊剂>散剂>水溶液>混悬液>包衣片剂
E.水溶液>混悬液>散剂>片剂>胶囊剂>包衣片剂
标准答案: c
解 析:本题考查不同剂型吸收情况。
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的吸收顺序大致为: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
23、关于促进扩散的错误表述是
A.又称中介转运或易化扩散
B.不需要细胞膜载体的帮助
C.有饱和现象
D.存在竞争抑制现象
E.转运速度大大超过被动扩散
标准答案: b
解 析:本题考查促进扩散的知识。
促进扩散又称中介转运(mediatedtransport)或易化扩散,是指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例向低浓度一侧扩散或转运的过程,其转运的速率大大超过被动扩散。促进扩散具有载体转运的各种特征:有饱和现象,透过速度符合米氏动力学方程,对转运物质有结构特异性要求,可被结构类似物竞争性抑制。与主动转运不同之处在于:促进扩散不消耗能量,而且是顺浓度梯度转运。
24、关于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的错误表述是
A.研究对象的选择条件为:年龄一般为18~40岁,体重为标准体重±10%的健康自愿受试者
B.在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时应首先选择国内外已上市相同剂型的市场主导制剂为标准参比制剂
C.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试验设计,两个试验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药物的10个半衰期
D.整个采样期时间至少应为3~5个半衰期或采样持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1/20
E.服药剂量一般应与临床用药一致,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最好为等剂量
标准答案: a
解 析:本题考查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
设计原则包括:
(1)研究对象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一般在人体内进行。应选择正常、健康的自愿受试者,其选择条件为:年龄一般为18~40周岁,男性,体重为标准体重±10%。
(2)参比制剂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研究必须有标准参比制剂作对照。其安
全性和有效性应合格。其选择原则为:进行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应选用静脉注射剂为标准参比制剂。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研究时首先应考虑选择国内外已上市相同剂型的市场主导制剂作为标准参比制剂。只有在国内外没有相应的制剂时,才考虑选用其他类型相似的制剂为参比制剂。
(3)试验制剂安全性应符合要求,应提供溶出度、稳定性、含量或效价等数据。测试的样品应为符合临床要求的放大试验样品。
(4)试验设计在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研究中为了克服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通常采用同一受试者中于不同时期分别服用受试制剂和标准参比制剂。对于一个受试制剂,一个标准参比制剂的两制剂试验,通常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试验设计,以抵消试验周期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两个试验周期之间不应少于药物10个半衰期,通常间隔1周或2周。
取样点的设计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服药前取空白血样,一个完整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应包括吸收相、平衡相和消除相。每个时相内应有足够的取样点,一般在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峰前部至少取4个点,峰后部取6个和6个以上的点,峰时间附近应有足够的取样点,总采样点(不包括空白)不少于12个点。整个采样期时间至少应为3~5个半衰期或采样持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1/20。对于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变化规律不明显的制剂,如缓、控释制剂,取样点应相应增加。在不能用血药浓度测定时,可采用尿药法进行,尿样的收集频率必须足够能够用来估算活性成分或代谢物的尿排泄程度和速度。
(5)服药剂量的确定在进行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时,药物剂量一般应与临床用药一致。若因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灵敏度有限,可适当增加剂量,但应以安全为前提,所用剂量不得
超过临床最大用药剂量。受试制剂和标准参比制剂最好为等剂量。不能用等剂量时,应说明原因,计算生物利用度时应作剂量调整。对于用普通制剂为标准参比制剂时,尤其是心血管类药物时,剂量设计应慎重,不一定非要求与试验制剂等剂量
25、常见药物制剂的化学配伍变化是
A.溶解度改变
B.分散状态改变
C.粒径变化
D.颜色变化
E.潮解
标准答案: d
解 析:本题考查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A、B、C、E四项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配伍变化包括变色、混浊和沉淀、产气等。
26、关于生物技术药物特点的错误表述是
A.生物技术药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
B.临床使用剂量小、药理活性高
C.在酸碱环境或体内酶存在下极易失活
D.易透过胃肠道黏膜吸收,多为口服给药
E.体内生物半衰期较短,从血中消除较快
标准答案: d
解 析:本题考查生物技术药物的特点。
生物技术药物绝大多数是生物大分子内源性物质,即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临床使用剂量小,药理活性高,副作用少,很少有过敏反应。但这类药物稳定性差,在酸碱环境或体内酶存在下极易失活;分子量大,时常以多聚体形式存在,很难透过胃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层,故吸收很少,不能口服给药,一般只有注射给药一种途径,这对于长期给药的病人而言,是很不方便的;另外很多此类药物的体内生物半衰期较短,从血中消除较快,因此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较短,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27、盐酸普鲁卡因与生物大分子的键合形式不包括
A.范德华力
B.疏水性相互作用
C.共价键
D.偶极一偶极作用
E.静电引力
标准答案: c
解 析:本题考查药物与生物大分子作用方式。
药物与生物大分子作用时,一般是通过键合的形式进行结合,这种键合形式有共价键和非共价键二大类。(1)共价键键合类型是一种不可逆的结合形式,与发生的有机合成反应相类似。
共价键键合类型多发生在化学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上,例如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对DNA中鸟嘌呤碱基产生共价结合键,产生细胞毒活性。(2)非共价键的键合类型是可逆的结合形式,其键合的形式有:范德华力、氢键、疏水键、静电引力、电荷转移复合物、偶板相互作用力等。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有时不单纯是一种结合模式,如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Procaine)与受体的作用。
28、将噻吗洛尔(pKa9.2,lgP=-0.04)制成丁酰噻吗洛尔(1Gp=2.08)的目的是
A.改善药物的水溶性
B.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C.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D.改善药物的吸收性
E.增加药物对特定部位作用的选择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药物化学结构修饰对药效的影响。
改善药物吸收的性能是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关键,而药物的吸收性能与其脂溶性和水溶性有密切的关系,当两者的比例适当时,才有利于吸收。如噻吗洛尔为β受体拮抗剂,临床上用于治疗青光眼和降低眼压。由于极性较强和脂溶性差,难于透过角膜。将其结构中的羟基用丁酸酯化后,得到丁酰噻吗洛尔,其脂溶性增高,制成滴眼剂透过角膜的能力增加了4~6倍,进入眼球后,经酶水解再生成噻吗洛尔而起作用。
标准答案: d
29、喹诺酮类抗菌药可与钙、镁、铁等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是因为分子中存在
A.7位哌嗪基团
B.6位氟原子
C.8位甲氧基
D.1位烃基
E.3位羧基和4位酮羰基
标准答案: e
解 析:本题考查喹诺酮类的理化性质。
喹诺酮类药物结构中3、4位为羧基和酮羰基,极易和金属离子如钙、镁、铁、锌等形成螯合物
30、为γ一氨基丁酸的环状衍生物,可促进乙酰胆碱合成的改善脑功能药物是
A.盐酸多奈哌齐
B.利斯的明
C.吡拉西坦
D.石杉碱甲
E.氢溴酸加兰他敏
标准答案: c
解 析:本题考查改善脑功能的药物。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