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执业药师考试 > 模拟试题 > 药学综合知识 > 正文

2018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考前深化题(23)

来源:考试吧 2018-09-25 17:09:06 要考试,上考试吧! 执业药师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了“2018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考前深化题”,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资料,请访问考试吧执业药师考试网,或关注“万题库执业药师考试”微信。

  >>> 2018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考前深化题汇总

  参考答案

  二、B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或细菌。嗜酸性粒细胞可释放组胺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中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或灭活上述物质。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单核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强大的吞噬功能,其进入组织后转化为巨噬细胞,除了能吞噬一般细菌、组织碎片、衰老的红细胞、细胞内细菌(结核分枝杆菌)外,尚可通过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活化T、B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中性粒细胞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在白细胞中占的比例最高,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具有吞噬和杀灭病毒、疟原虫、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的作用。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减的临床意义与前面白细胞的临床意义相同。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嗜碱性粒细胞无吞噬功能,颗粒中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主要为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在免疫反应中与具有较强的结合力,结合了的碱性粒细胞再次接触相应的过敏原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细胞发生脱颗粒现象。继而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变态反应。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中性粒细胞增加:由于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所占百分率高(50%~70%),因此它的数值增减是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关键。①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为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各种球菌感染最为明显。病毒及立克次体增多程度则与病原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年龄和机体反应性有关。②中毒:代谢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汞中毒、铅中毒等。③急性大出血;④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⑤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清病、过敏性肺炎等。

  (2)皮肤病与寄生虫病 牛皮癣、湿疹、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

  (3)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4)药物 应用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哌酮等抗生素等。

  (5)恶性肿瘤 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

  (6)传染病 猩红热。

  (7)其他 风湿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等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淋巴细胞增多

  (1)传染病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结核及许多传染病的恢复期。

  (2)血液病 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可引起淋巴细胞计数绝对性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也可引起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性增多。

  (3)移植排斥反应。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称为贫血,病因如下。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生成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系祖细胞、幼红细胞或红细胞生成素免疫性破坏,如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被异常细胞或组织所浸润,如骨髓病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导致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如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和作用迟钝,如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包括正铁血红素合成障碍,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包括红细胞内异常,如膜结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酶活性缺陷,导致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珠蛋白肽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导致的血红蛋白病等。红细胞外异常:如血清中存在红细胞抗体或补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

  3、

  【正确答案】 C

  【正确答案】 D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可能导致血常规异常的药物。抗真菌药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B)。硝酸甘油可导致血红蛋白量增多(C)。甲基多巴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D)。阿司匹林可导致血小板减少(A)。备选答案E不是正确答案。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促皮质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

  4、

  【正确答案】 D

  【正确答案】 C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参考区间】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6(1%~6%)

  嗜酸性粒细胞 成人0.01~0.05(1%~5%);儿童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红蛋白量减少

  出血血红蛋白量减少的程度与红细胞相同,见于大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急、慢性肾炎所致的出血。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白细胞增多

  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化脓菌感染)、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的急性中毒。

  6、

  【正确答案】 D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红细胞沉降率

  参考范围:男性0~15mm/1h;女性0~20mm/1h

  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白细胞减少

  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脾功能亢进、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淋巴细胞增多

  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结核及许多传染病的恢复期。

  【正确答案】 E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生理性增快见于女性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至分娩后3周内)。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小板数减低:①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造血功能损伤(再障、贫血、急性白血病)、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风疹、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以及母亲服用噻嗪类利尿剂导致婴儿血小板减少症等。②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变态反应,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外循环及脾功能亢进等;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④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⑤药物中毒或过敏引起,如氯霉素、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阿加曲班,抗凝血药肝素钠、依诺肝素、磺达肝癸钠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磺胺类药、细胞毒性药亦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当气压低时,因缺氧刺激,红细胞代偿性增生,因此,高山地区居住人群和登山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高于正常。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尿尿胆红素检测仅作为黄疸实验室鉴别的一个项目,实际应用时,尚需与血清胆红素、尿胆原、粪胆原等检测结果一起综合分析。尿胆红素阳性通常提示。

  (1)肝细胞性黄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急性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诱导的胆汁淤积,尿胆红素阳性常出现于黄疸之前。

  (2)阻塞性黄疸如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结石、胆道肿瘤、胰腺肿瘤、原发性肝癌、手术创伤所致的胆管狭窄等。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肾小球性蛋白尿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动脉硬化、肾静脉血栓形成、心功能不全等。尿蛋白通常<3g/24h,但也可达到<20g/24h(肾病综合征)。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糖增高性糖尿

  (1)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可出现高血糖和糖尿;垂体和肾上腺疾病如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功能性α、β细胞胰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

  (2)心肌梗死、肥胖、肝脏疾病、糖原累积症、胰腺炎、肿瘤、膀胱囊性纤维化等也可见。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尿酸碱度增高

  (1)疾病: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高钾血症、感染性膀胱炎、长期呕吐、草酸盐和磷酸盐结石症、肾小管性酸中毒。

  (2)药物: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乳酸钠、氨丁三醇等,使尿液pH值增高。

  1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乳酸钠、氨丁三醇等,使尿液pH值增高。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040541,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多肽类抗生素(多黏菌素)、抗肿瘤药(甲氨蝶呤)、抗真菌药(灰黄霉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药物,可引发肾毒性蛋白尿。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烧伤、感染、骨折、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应用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蛋白同化激素)也可引起尿糖阳性。

  1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尿胆红素阳性通常提示。

  (1)肝细胞性黄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急性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诱导的胆汁淤积,尿胆红素阳性常出现于黄疸之前。

  (2)阻塞性黄疸如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结石、胆道肿瘤、胰腺肿瘤、原发性肝癌、手术创伤所致的胆管狭窄等。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尿肌酐病理性减少

  (1)疾病严重进行性肌萎缩、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贫血、瘫痪、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失代偿期、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硬皮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其他碱中毒、重度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等。

  12、

  【正确答案】 E

  【正确答案】 D

  【正确答案】 A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白细胞计数参考范围:

  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2岁婴幼儿(11.0~12.0)×109/L

  13、

  【正确答案】 A

  【正确答案】 D

  【正确答案】 B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尿沉渣结晶异常见于:

  (1)磷酸盐结晶常见于pH碱性的感染尿液。

  (2)大量的尿酸和尿酸盐结晶提示核蛋白更新增加,特别是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化疗期间,如发现有X线可透性结石并伴血清尿酸水平增高,则为有力的证据。

  (3)尿酸盐结晶常见于痛风。

  (4)大量的草酸盐结晶提示严重的慢性肾病,或乙二醇、甲氧氟烷中毒。草酸盐尿增加提示有小肠疾病及小肠切除后食物中草酸盐吸收增加。

  (5)胱氨酸结晶可见于胱氨酸尿的患者,某些遗传病、肝豆状核变性可伴随有胱氨酸结石。

  (6)酪氨酸和亮氨酸结晶常见于有严重肝病的患者尿液中。

  (7)胆红素结晶见于黄疸、急性肝萎缩、肝癌、肝硬化、磷中毒等患者的尿液中;脂肪醇结晶见于膀胱尿潴留、下肢麻痹、慢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尿液中。

  (8)服用磺胺类药、氨苄西林、巯嘌呤、扑米酮等药,可出现结晶尿。

  1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用药应用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氯化铵等,使尿液pH值降低。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尿血红蛋白阳性

  应用阿司匹林、磺胺类药、伯氨喹、硝基呋喃类、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吲哚美辛、他汀类调节血脂药、秋水仙碱、吡罗昔康等。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服用磺胺类药、氨苄西林、巯嘌呤、扑米酮等药,可出现结晶尿。

  1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清尿素氮增高:肾脏疾病:慢性肾炎、严重的肾盂肾炎等。肾功能轻度受损时,尿素氮检测值可无变化,当此值高于正常时,说明有效肾单位的60%~70%已受损害。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肾功检查中BUN的临床意义:急性肝萎缩、中毒性肝炎、类脂质肾病可引起血清尿素氮降低。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肌酐增高见于:

  (1)肾脏疾病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硬化、多囊肾、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等,尤其是慢性肾炎者,Cr越高,预后越差。当上述疾病造成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由于肾的储备力和代偿力还很强,所以,在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肌酐浓度可以表现为正常,仅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30%~50%时,血肌酐数值才明显上升。血肌酐和尿素氮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两者同时增高,提示肾功能已受到严重的损害。

  (2)其他 休克、心力衰竭、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失血、脱水、剧烈活动。

  1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尿肌酐病理性增加

  (1)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 肢端肥大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2)消耗性疾病 伤寒、斑疹伤寒、破伤风等。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尿淀粉酶增高

  (1)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胰腺癌、胰腺囊肿、胰腺导管阻塞、急性胆囊炎、胃溃疡、腮腺炎等。急性胰腺炎发作期尿淀粉酶活性上升稍晚于血清淀粉酶,且维持时间稍长。

  (2)胰头癌、流行性腮腺炎、胃溃疡穿孔也可见尿淀粉酶上升。如患者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尿液淀粉酶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尿酸增高

  (1)疾病 痛风,或组织大量破坏、核蛋白分解过度,如肺炎、子痫等。

  (2)核蛋白代谢增强如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增生不良、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一氧化碳中毒、牛皮癣等。

  (3)生理性食用高嘌呤食物、木糖醇摄入过多、剧烈运动、禁食。

  (4)疾病或者用药导致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如肝豆状核变性,或使用促皮质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疾病血尿酸减少,尿尿酸增多。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尿血红蛋白阳性

  红细胞被大量破坏,产生过多的游离血红蛋白,经肾由尿液排出。

  (1)创伤心瓣膜手术、严重烧伤、剧烈运动、肌肉和血管组织严重损伤、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等。

  (2)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及引起血尿的疾病如肾炎、肾结石、肿瘤、感染、疟疾。

  (3)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性尿毒症、肾皮质坏死。

  (4)应用阿司匹林、磺胺类药、伯氨喹、硝基呋喃类、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吲哚美辛、他汀类调节血脂药、秋水仙碱、吡罗昔康等药物。

  1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粪外观临床意义:(1)稀糊状或水样粪便常由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若出现大量的黄绿色稀便并含有膜状物则应考虑伪膜性肠炎;大量稀水便也可见于艾滋病患者肠道孢子虫感染。

  (2)米泔水样便由肠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黏液便由肠道受刺激分泌黏液过多所致,见于小肠炎症(黏液混于粪便中〕、大肠炎症(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

  (4)胨状便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5)脓血便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或结肠癌、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呈暗红果酱色)。

  (6)乳凝块便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

  (7)鲜血便主要见于痔疮、肛裂、息肉等下消化道出血等。

  (8)柏油样黑便、并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50ml)后,红细胞被消化液消化所致,如粪便持续隐血强阳性,基本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等。

  (9)白陶土样便由于胆汁减少或缺乏,使粪胆素减少或缺乏,见于各种病因的阻塞性黄疸。

  (10)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粪外观临床意义:(1)稀糊状或水样粪便常由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若出现大量的黄绿色稀便并含有膜状物则应考虑伪膜性肠炎;大量稀水便也可见于艾滋病患者肠道孢子虫感染。

  (2)米泔水样便由肠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黏液便由肠道受刺激分泌黏液过多所致,见于小肠炎症(黏液混于粪便中〕、大肠炎症(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

  (4)胨状便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5)脓血便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或结肠癌、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呈暗红果酱色)。

  (6)乳凝块便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

  (7)鲜血便主要见于痔疮、肛裂、息肉等下消化道出血等。

  (8)柏油样黑便、并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50ml)后,红细胞被消化液消化所致,如粪便持续隐血强阳性,基本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等。

  (9)白陶土样便由于胆汁减少或缺乏,使粪胆素减少或缺乏,见于各种病因的阻塞性黄疸。

  (10)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粪外观临床意义:(1)稀糊状或水样粪便常由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若出现大量的黄绿色稀便并含有膜状物则应考虑伪膜性肠炎;大量稀水便也可见于艾滋病患者肠道孢子虫感染。

  (2)米泔水样便由肠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黏液便由肠道受刺激分泌黏液过多所致,见于小肠炎症(黏液混于粪便中〕、大肠炎症(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

  (4)胨状便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5)脓血便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或结肠癌、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呈暗红果酱色)。

  (6)乳凝块便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

  (7)鲜血便主要见于痔疮、肛裂、息肉等下消化道出血等。

  (8)柏油样黑便、并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50ml)后,红细胞被消化液消化所致,如粪便持续隐血强阳性,基本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等。

  (9)白陶土样便由于胆汁减少或缺乏,使粪胆素减少或缺乏,见于各种病因的阻塞性黄疸。

  (10)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

  1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在病理情况下,粪隐血可见于:

  (1)消化道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55%~77%,可呈间歇性阳性,虽出血量大但非持续性。

  (2)消化道肿瘤胃癌、结肠癌患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87%~95%,出血量小但呈持续性。

  (3)其他疾病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全身性疾病如紫癜、急性白血病、伤寒、回归热、钩虫病等;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粪胆原临床意义

  (1)粪胆原(stercobilinogen)增加在溶血性黄疸时明显增加;也可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2)粪胆原减少在阻塞性黄疸时明显减少;在肝细胞性黄疸时可增加或减少。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白细胞增多见于肠道炎症(常伴有脓细胞),如细菌性痢疾(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出血性肠炎和肠道反应性疾病(还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增多)。

  19、

  【正确答案】 A

  【正确答案】 C

  【正确答案】 E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一些医学检查指标阳性结果与所涉及的药物。氯氮平可能导致总胆固醇升高(A)。苯妥英钠可能导致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C)。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E)。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PLT)减少(D)。备选答案B不是正确答案。雌激素可能导致血清三酰甘油酯升高。

  2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总胆固醇升高:服用避孕药、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可影响胆固醇水平。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用药: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的不良反应,可导致ALP升高。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040704,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粪检——真菌: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真菌的二重感染,如白色念珠菌致病常见于菌群失调,普通酵母菌大量繁殖可致轻度腹泻。

  2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碱性磷酸酶参考范围:速率法

  女性 1~12岁<500U/L,大于15岁40~150U/L

  男性 1~12岁<500U/L,12~15岁<750U/L,大于25岁40~150U/L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γ-谷氨酰转移酶正常参考范围:男性 11~50 U/L;女性 7~32 U/L。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参考范围:速率法 成人<40U/L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参考范围:速率法成人<40U/L

  2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主要在肝脏合成,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由胆汁排出体外。其在限制动脉壁胆固醇的积存速度和促进胆固醇的清除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HDL-C水平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呈负相关。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是人体贮存能量的形式,主要来源于食物。内源性的主要在肝脏合成;人体的小肠黏膜在类脂吸收后也合成大量的三酰甘油。三酰甘油大约占总脂的挪,为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并直接参与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合成。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三酰甘油水平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内,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在血浆中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转变而来的,其合成部位主要在血管内,降解部位在肝脏。LDL-C是空腹血浆中的主要脂蛋白,约占血浆脂蛋白的2/3。其是运输胆固醇到肝外组织的主要运载工具。LDL-C的含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病变程度相关,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子。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在血浆中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转变而来的,其合成部位主要在血管内,降解部位在肝脏。LDL-C是空腹血浆中的主要脂蛋白,约占血浆脂蛋白的2/3。其是运输胆固醇到肝外组织的主要运载工具。LDL-C的含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病变程度相关,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子。

  23、

  【正确答案】 E

  【正确答案】 C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国人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时,INR的安全有效范围通常为2.0~3.0。INR最高警戒点为3.0,超过3.0时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小于1.5时则血栓的发生率增加。我国华法林的起始剂量一般从每日3mg开始,用药前必须测定基线INR,用药的第一和第二天可以不测定INR,第三天必须测定INR,根据值确定下次服用的华法林剂量。

  2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尿淀粉酶参考范围:0~1200U/L,80~300苏氏单位/小时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血清淀粉参考范围:速率法血清80~220U/L

  2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淀粉酶参考范围:速率法血清80~220U/L

  血清淀粉酶活性测定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血尿酸参考范围:酶法 男性 180~440μmol/L;女性 120~320μmol/L

  血尿酸增高

  (1)疾病 痛风、急慢性肾炎、肾结核、肾积水、紫癜、多发性骨髓炎、重症肝炎等。

  (2)核蛋白代谢增强 如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增生不良、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一氧化碳中毒、牛皮癣等。

  (3)生理性 食用高嘌呤食物、木糖醇摄入过多、剧烈运动、禁食。

  (4)药源性 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铅中毒,或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贝诺酯)、利尿剂(氢氯噻嗪、阿佐塞米、托拉塞米、依他尼酸)、抗高血压药(利血平、替米沙坦、氯沙坦、二氮嗪)、胰岛素、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巯嘌呤、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西罗莫司)、抗结核药(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维生素(维生素C、B1)等,因减少尿酸排泄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肌酸磷酸激酶参考范围:动态法

  CK总活性:男性25~200U/L 女性25~170U/L

  CK同功酶:CK-BB:0 CK-MM:0.94~0.96 CK-MB:0~0.05

  26、

  【正确答案】 C

  【正确答案】 A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抗-HBc是乙肝病毒感染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标志性抗体,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消失,可以和抗-HBs同时出现。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对应抗体,也非中和抗体,即不能抑制HBV的增殖。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后的一项指标,为急性感染早期标志性抗体,常紧随HBsAg和HBeAg之后出现于血清中,主要包括IgM和IgG两型,抗HBc-IgM对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的判断均有较大的价值,因此,常以抗HBc-IgM作为急性HBV感染的指标。

  27、

  【正确答案】 E

  【正确答案】 C

  【正确答案】 D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HBc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B.HBeAb——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C.HBsA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D.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E.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三、C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区间】

  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2岁婴幼儿(11.0~12.0)×109/L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6(1%~6%)

  嗜酸性粒细胞 成人0.01~0.05(1%~5%);儿童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参考区间】

  男性0~15mm/1h

  女性0~20mm/1h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Hb量<30g/L;重度贫血,Hb量在31~60g/L;中度贫血,Hb量在61~90g/L;轻度贫血,Hb量在>90 g/L与低于正常参考的下限之间。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口服药用炭、铋制剂、铁制剂、中草药者粪便可呈无光泽的灰黑色,服用大黄、番泻叶等中药者大便呈黄色。服用硫酸钡粪便呈白片土状或白色,氢氧化铝制剂粪便为灰白色或白色斑点。水杨酸钠可使大便成为红至黑色;利福平可使大便变成橘红至红色;抗凝血药华法林可使大便变红或黑色。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柏油便黑色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50ml)后,红细胞被消化液消化所致,如粪便隐血强阳性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等。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査:

  (1)白细胞增多见于肠道炎症(常伴有脓细胞),如细菌性痢疾(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出血性肠炎和肠道反应性疾病(还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增多)。

  (2)红细胞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细菌性痢疾时常有红细胞散在,形态较完整;阿米巴痢疾时红细胞则成堆且被破坏。

  (3)吞噬细胞增多主要见于急性肠炎和痢疾(可与脓细胞同时出现)。在急性出血性肠炎,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

  (4)上皮细胞为肠壁炎症的特征,如结肠炎、伪膜性肠炎。

  (5)真菌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真菌的二重感染,如白色念珠菌致病常见于菌群失调,普通酵母菌大量繁殖可致轻度腹泻。

扫描/长按二维码即可帮助考试通关!
关注2018药师考试动态
获取2018药师精选试题
获取执业药师历年真题
获取10页精华点题讲义

执业药师万题库下载微信搜索"万题库执业药师考试"

上一页  1 2 3 

  相关推荐:

  2018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强化练习题汇总

  2018年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强化练习题汇总

  2018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强化练习题汇总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药事管理与法规
共计1582课时
讲义已上传
29491人在学
药学专业知识(一)
共计1495课时
讲义已上传
49386人在学
药学专业知识(二)
共计247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8263人在学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共计2333课时
讲义已上传
38931人在学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共计1929课时
讲义已上传
24775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距离2025年考试还有
2025年考试时间:预计10月18、19日
版权声明:如果执业药师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执业药师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执业药师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执业药师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药师报名查分
看直播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选课
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