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练习题及答案汇总
一、最佳选择题
1、以下不同人群中,白细胞与红细胞计数正常值参考范围的数值最高的是
A、新生儿
B、儿童
C、6个月~2岁儿童
D、男性成人
E、女性成人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区间】
新生儿:(6.0-7.0) ×1012/L
婴儿:(5.2-7.0) ×1012 /L
儿童:(4.2-5.2) ×1012/L
成人 男:(4.0-5.5) ×1012/L
女:(3.5-5.0) ×1012/L
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区间】
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2岁婴幼儿(11.0~12.0)×109/L
2、可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的药品是
A、头孢呋辛钠
B、甲基多巴
C、泼尼松龙
D、维生素B1
E、坎地沙坦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清病、过敏性肺炎等。
(2)皮肤病与寄生虫病 牛皮癣、湿疹、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
(3)血液系统疾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4)药物 应用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哌酮等抗生素等。
(5)恶性肿瘤 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
(6)传染病 猩红热。
(7)其他 风湿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等
3、糖皮质激素对血液成分产生的影响
A、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B、血小板减少
C、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D、中性粒细胞减少
E、淋巴细胞减少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此外,发生各种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时,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4、以下有关淋巴细胞减少的临床因素中,正确的是
A、麻疹
B、结核病
C、血液病
D、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
E、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此外,发生各种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时,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A、B、C、D均为导致淋巴细胞增多的因素。
5、可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的药品是
A、甲基多巴
B、泼尼松龙
C、头孢拉定
D、卡托普利
E、坎地沙坦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原因如下:
(1)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清病、过敏性肺炎等。
(2)皮肤病与寄生虫病 牛皮癣、湿疹、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
(3)血液系统疾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4)药物 应用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哌酮等抗生素等。
(5)恶性肿瘤 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
(6)传染病 猩红热。
(7)其他 风湿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等。
6、对骨髓有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是
A、酚磺乙胺
B、西洛他唑
C、泼尼松龙
D、人促红素
E、氯霉素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小板数减低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造血功能损伤(再障、贫血、急性白血病)、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风疹、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以及母亲服用噻嗪类利尿剂导致婴儿血小板减少症等。②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变态反应,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外循环及脾功能亢进等;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④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⑤药物中毒或过敏引起,如氯霉素、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阿加曲班,抗凝血药肝素钠、依诺肝素、磺达肝癸钠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磺胺类药、细胞毒性药亦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7、有关血小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小板的寿命仅为3天
B、血小板的正常值范围为(100~150)×109/L
C、血小板是由血液中成熟巨核细胞的胞浆脱落而来
D、血小板在一日内不同的时间测定,其数值基本相同
E、血小板可通过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而止血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小板由骨髓巨核细胞产生的,每个巨核细胞可以产生2000~3000个血小板,生存期为8~11天。故A、C错误。
血小板的正常值范围为(100~300)×109/L。故B错误。
正常人每天血小板数有6%~10%的波动,一般晨间较低,午后略高。春季较低,冬季略高。平原居民较低,高原居民略高。静脉血平均值较周围血稍高。故D错误。
当毛细血管壁受损时,血小板黏附于损伤部位,通过黏附、聚集、释放功能参与初期止血过程,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而止血。故E正确。
8、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A、男性100~150g/L,女性90~150g/L
B、男性100~160g/L,女性90~150g/L
C、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D、男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E、男性120~160g/L,新生儿170~190g/L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血红蛋白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9、一般不会改变血红蛋白正常值的药物是
A、伯氨喹
B、维生素B
C、硝酸甘油
D、维生素K
E、对氨基水杨酸钠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用药应用对氨基水杨酸钠、伯氨喹、维生素K、硝酸甘油等会使血红蛋白量增多。
10、成人男性红细胞(RBC)的正常参考区间是
A、(6.0~7.0)×1012/L
B、(5.2~7.0)×1012/L
C、(4.2~5.2)×1012/L
D、(4.0~5.5)×1012/L
E、(3.5~5.0)×1012/L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区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L
儿童:(4.2~5.2)×1012/L
成人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二、配伍选择题
1、A.稀糊状或水样粪便
B.米泔水样便
C.黏液便
D.胨状便
E.细条便
<1> 、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可引起
A B C D E
【正确答案】 D
<2> 、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可引起
A B C D E
【正确答案】 A
<3> 、直肠癌可引起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粪外观临床意义:(1)稀糊状或水样粪便常由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若出现大量的黄绿色稀便并含有膜状物则应考虑伪膜性肠炎;大量稀水便也可见于艾滋病患者肠道孢子虫感染。
(2)米泔水样便由肠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黏液便由肠道受刺激分泌黏液过多所致,见于小肠炎症(黏液混于粪便中)、大肠炎症(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
(4)胨状便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5)脓血便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或结肠癌、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呈暗红果酱色)。
(6)乳凝块便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
(7)鲜血便主要见于痔疮、肛裂、息肉等下消化道出血等。
(8)柏油样黑便、并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50ml)后,红细胞被消化液消化所致,如粪便持续隐血强阳性,基本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等。
(9)白陶土样便由于胆汁减少或缺乏,使粪胆素减少或缺乏,见于各种病因的阻塞性黄疸。
(10)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
2、(药物对医学检查指标阳性结果的影响)
A.氯氮平
B.环孢素
C.苯妥英钠
D.阿司匹林
E.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1> 、可能导致总胆固醇升高的药物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A
<2> 、可能导致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的药物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C
<3> 、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的药物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4> 、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PLT)减少的药物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一些医学检查指标阳性结果与所涉及的药物。氯氮平可能导致总胆固醇升高(A)。苯妥英钠可能导致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C)。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E)。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PLT)减少(D)。备选答案B不是正确答案。雌激素可能导致血清三酰甘油酯升高。
3、A.血清总胆固醇
B.三酰甘油酯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D.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E.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 、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的为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主要在肝脏合成,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由胆汁排出体外。其在限制动脉壁胆固醇的积存速度和促进胆固醇的清除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HDL-C水平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呈负相关。
<2> 、是人体储存能量的形式,直接参与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合成的为
A B C D E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是人体贮存能量的形式,主要来源于食物。内源性的主要在肝脏合成;人体的小肠黏膜在类脂吸收后也合成大量的三酰甘油。三酰甘油大约占总脂的25%,为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并直接参与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合成。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三酰甘油水平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内,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
<3> 、是空腹血浆中的主要脂蛋白,可将胆固醇运输到肝外组织的为
A B C D E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在血浆中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转变而来的,其合成部位主要在血管内,降解部位在肝脏。LDL-C是空腹血浆中的主要脂蛋白,约占血浆脂蛋白的2/3。其是运输胆固醇到肝外组织的主要运载工具。LDL-C的含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病变程度相关,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子。
<4> 、是空腹血浆中的主要脂蛋白,可将胆固醇运输到肝外组织的为
A B C D E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在血浆中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转变而来的,其合成部位主要在血管内,降解部位在肝脏。LDL-C是空腹血浆中的主要脂蛋白,约占血浆脂蛋白的2/3。其是运输胆固醇到肝外组织的主要运载工具。LDL-C的含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病变程度相关,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子。
4、A.HBcAb
B.HBeAb
C.HBsAb
D.HBeAg
E.HBsAg
<1> 、代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2> 、代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的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3> 、代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D
<4> 、代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HBc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B.HBeAb——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C.HBsA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D.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E.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三、多项选择题
1、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包括
A、急性失血性贫血可引起血小板一过性减少
B、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时可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
C、脾功能亢进时可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血小板减少
D、血小板分布异常时,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E、使用噻氯匹定、阿司匹林等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血小板数减低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造血功能损伤(再障、贫血、急性白血病)、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风疹、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以及母亲服用噻嗪类利尿剂导致婴儿血小板减少症等。②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变态反应,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外循环及脾功能亢进等;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④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⑤药物中毒或过敏引起,如氯霉素、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阿加曲班,抗凝血药肝素钠、依诺肝素、磺达肝癸钠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磺胺类药、细胞毒性药亦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2、有关血红蛋白含量的临床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A、极重度贫血,Hb量<30g/L
B、重度贫血,Hb量在30~60g/L
C、中度贫血,Hb量在>60~90g/L
D、轻度贫血,Hb量在>90 g/L与低于正常参考的下限之间
E、消化道溃疡可出现Hb>160g/L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血红蛋白临床意义
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Hb量<30g/L;重度贫血,Hb量在30~60g/L;中度贫血,Hb量在>60~90g/L;轻度贫血,Hb量在>90 g/L与低于正常参考的下限之间。
3、对于红细胞计数描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红细胞计数高于成人的红细胞计数
B、连续性呕吐、反复腹泻、排汗过多等可引起红细胞计数绝对性增多
C、红细胞计数可出现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
D、营养不良或消化吸收不良可引起红细胞计数减少
E、继发性贫血可引起红细胞计数减少
【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红细胞检查临床意义
病理变化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①相对增多: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血液浓缩,血中各种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相对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②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者,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生;③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 ×1012 /L。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称为贫血,病因如下。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生成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系祖细胞、幼红细胞或红细胞生成素免疫性破坏,如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被异常细胞或组织所浸润,如骨髓病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导致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如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和作用迟钝,如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包括正铁血红素合成障碍,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包括红细胞内异常,如膜结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酶活性缺陷,导致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珠蛋白肽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导致的血红蛋白病等。红细胞外异常:如血清中存在红细胞抗体或补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
4、患者尿葡萄糖(GLU)阳性,可能提示的疾病是
A、糖尿病
B、胰腺炎
C、急性肾病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心肌梗死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血糖增高性糖尿
(1)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可出现高血糖和糖尿;垂体和肾上腺疾病如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功能性α、β细胞胰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
(2)心肌梗死、肥胖、肝脏疾病、糖原累积症、胰腺炎、肿瘤、膀胱囊性纤维化等也可见。
5、药物对粪外观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服用利福平可使大便变成橘红色至红色
B、服用铋制剂可使大便呈现无光泽的灰黑色
C、服用水杨酸钠可使大便呈现白陶土色
D、服用抗凝血药如华法林可使大便变红
E、服用大黄、番泻叶等中药可使大便呈现黄色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口服药用炭、铋制剂、铁制剂、中草药者粪便可呈无光泽的灰黑色,服用大黄、番泻叶等中药者大便呈黄色。服用硫酸钡粪便呈白片土状或白色,氢氧化铝制剂粪便为灰白色或白色斑点。水杨酸钠可使大便成为红至黑色;利福平可使大便变成橘红至红色;抗凝血药华法林可使大便变红或黑色。
相关推荐:
2020执业药师报名时间 ※ 报考指南 ※ 微信报名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