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配伍选择题
1、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1> 、肝风内动是由于感受了
A B C D E
<2> 、出现荨麻疹是由于感受了
A B C D E
<3> 、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是由于感受了
A B C D E
<4> 、肢体屈伸不利疼痛是由于感受了
A B C D E
2、A.面部,额部
B.面颊,头顶,头后部
C.头侧部
D.肩胛部
E.腋下
<1> 、手、足少阳经行于
A B C D E
<2> 、手、足阳明经行于
A B C D E
<3> 、手三阴经出于
A B C D E
<4> 、手三阳经行经于
A B C D E
3、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1> 、血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依赖于气的
A B C D E
<2> 、津液变成汗、尿,主要依赖于气的
A B C D E
<3> 、维持正常体温依赖气的
A B C D E
<4> 、抵抗外邪入侵依赖气的
A B C D E
4、A.雾
B.雨
C.血
D.沤
E.渎
<1> 、上焦如
A B C D E
<2> 、中焦如
A B C D E
<3> 、下焦如
A B C D E
5、A.髓海
B.血海
C.气海
D.水谷之海
E.十二经脉之海
<1> 、膻中被称为
A B C D E
<2> 、胃被称为
A B C D E
6、A.肺脾肾
B.心脾肝
C.心肺脾
D.肝脾肾
E.肺肾心
<1> 、与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B C D E
<2> 、与血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B C D E
7、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1> 、主推动血液运行的脏是
A B C D E
<2> 、主统摄血液的脏是
A B C D E
8、A.抑强扶弱法
B.补母泻子法
C.滋水涵木法
D.培土生金法
E.扶土抑木法
<1> 、治疗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方法
A B C D E
<2> 、治疗肝旺脾虚的方法
A B C D E
<3> 、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
A B C D E
9、A.木
B.水
C.土
D.金
E.火
<1> 、五脏中肺归属于五行中的
A B C D E
<2> 、五脏中心归属于五行中的
A B C D E
<3> 、五脏中肾归属于五行中的
A B C D E
<4> 、五脏中肝归属于五行中的
A B C D E
10、A.恶寒发热
B.阴虚潮热
C.寒热往来
D.湿温潮热
E.阳明潮热
<1> 、患者午后或入夜发热,伴五心烦热者属
A B C D E
<2> 、患者日晡热甚,伴腹满痛拒按、大便秘结者属
A B C D E
<3> 、患者午后热甚、身热不扬,当属
A B C D E
11、A.绝汗
B.战汗
C.头汗
D.自汗
E.盗汗
<1> 、中焦湿热郁蒸可见
A B C D E
<2>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是
A B C D E
12、A.神志清楚,两眼灵活
B.本已意识不清,突然精神转“佳”
C.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D.表情淡漠,闷闷不乐,哭笑无常
E.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1> 、癫病多表现为
A B C D E
<2> 、属得神的表现是
A B C D E
<3> 、属失神的表现是
A B C D E
13、A.心火炽盛引起不寐
B.肝郁化火引起不寐
C.痰热内扰引起不寐
D.阴虚火旺引起不寐
E.心脾两虚引起不寐
<1> 、临床见到心烦不眠,健忘,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应诊断为
A B C D E
<2> 、临床表现为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有头晕头胀,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而数诊断为
A B C D E
<3> 、心烦不寐,烦躁不宁,口干舌燥,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应诊断为
A B C D E
<4>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法可以治疗
A B C D E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患者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1> 、患者的辨证当属
A、心火炽盛
B、肝气郁结
C、阴血亏虚
D、心脾两虚
E、痰气互结
<2> 、对于该患者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清心泻火
B、疏肝解郁
C、滋阴养血
D、健脾养心
E、清心化痰
<3> 、治疗本证,可以选择的方剂有
A、导赤散
B、柴胡疏肝散
C、天王补心丹
D、归脾汤
E、左归丸
<4> 、如果患者希望服用中成药,可以推荐的有
A、朱砂安神丸
B、逍遥丸
C、天王补心丹
D、柏子养心丸
E、益心舒胶囊
2、患者不寐,健忘,心悸怔忪,虚烦不安,甚则盗汗、梦遗等。舌偏淡,苔薄少,脉细或细数。
<1> 、患者的辨证当属
A、心火炽盛
B、肝气郁结
C、阴血亏虚
D、心脾两虚
E、痰气互结
<2> 、对于该患者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清心泻火
B、疏肝解郁
C、滋阴养血
D、健脾养心
E、清心化痰
<3> 、治疗本证,可以选择的方剂有
A、导赤散
B、柴胡疏肝散
C、天王补心丹
D、归脾汤
E、左归丸
<4> 、如果患者希望服用中成药,可以推荐的有
A、朱砂安神丸
B、逍遥丸
C、养血安神丸
D、归脾丸
E、益心舒胶囊
3、患者无法入睡,情志变化时症状加重,平时情志抑郁,胁肋胀痛,嗳气时作,舌苔薄白,脉弦。
<1> 、患者的辨证当属
A、心火炽盛
B、肝气郁结
C、阴血亏虚
D、心脾两虚
E、痰气互结
<2> 、对于该患者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清心泻火
B、疏肝解郁
C、滋阴养血
D、健脾养心
E、清心化痰
<3> 、治疗本证,可以选择的方剂有
A、导赤散
B、柴胡疏肝散
C、天王补心丹
D、归脾汤
E、左归丸
<4> 、如果患者希望服用中成药,可以推荐的有
A、朱砂安神丸
B、逍遥丸
C、天王补心丹
D、归脾丸
E、益心舒胶囊
4、患者不寐,心烦,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白,脉数有力。
<1> 、患者的辨证当属
A、心火炽盛
B、肝气郁结
C、阴血亏虚
D、心脾两虚
E、痰气互结
<2> 、对于该患者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清心泻火
B、疏肝解郁
C、滋阴养血
D、健脾养心
E、清心化痰
<3> 、治疗本证,可以选择的方剂有
A、导赤散
B、柴胡疏肝散
C、天王补心丹
D、归脾汤
E、左归丸
<4> 、如果患者希望服用中成药,可以推荐的有
A、朱砂安神丸
B、逍遥丸
C、天王补心丹
D、归脾丸
E、益心舒胶囊
5、患者心悸而痛,胸闷,甚则胸痛彻背,畏寒肢冷,气短汗出,腰酸肢肿,面色苍白,唇甲淡暗。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或沉微欲绝。
<1> 、患者的辨证当属
A、气虚血瘀
B、气滞血瘀
C、痰瘀痹阻
D、寒凝心脉
E、心肾阳虚
<2> 、对于该患者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益气活血
B、行气活血
C、豁痰化瘀
D、温补心肾
E、益气养阴
<3> 、治疗本证,可以选择的方剂有
A、补阳还五汤
B、附子汤合右归饮
C、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
D、乌头赤石脂丸
E、生脉散
<4> 、如果患者希望服用中成药,可以推荐的有
A、金匮肾气丸
B、速效救心丸
C、丹蒌片
D、麝香保心丸
E、生脉胶囊
参考答案
二、配伍选择题
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火热易生风动血 火热之邪侵袭人体,多耗伤阴津,使筋失其滋养濡润而伤及肝经,使运动失调,引起“肝风内动”,称为“热极生风”。火热之邪可以加速血行,灼伤脉络,甚则迫血妄行而溢出于脉外,而致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紫斑、妇女月经过多及崩漏等。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风邪善行而数变 “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点而言。如风疹块(荨麻疹)就有皮肤成片肿胀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特点。一般发病多急,传变也较快。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湿性重浊 “重”,即沉重或重着之意。是指感受湿邪,常可见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等症状。若湿邪留滞经络关节,则阳气输布受阻,故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又称“湿痹”或“着痹”。“浊”,即秽浊,多指分泌物秽浊不清而言。其临床症状,如面垢眵多、大便溏泻、下痢黏液脓血、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湿疹浸淫流水等,都是湿邪秽浊的临床表现。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寒性收引 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如寒邪侵袭肌表,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郁不得宣泄,则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脉紧,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使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2、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布规律
(1)四肢部位
阴经分布于内侧面,阳经分布于外侧面。内侧分为三阴,外侧分为三阳。其前后顺序大体上是太阴、阳明在前缘,少阴、太阳在后缘,厥阴、少阳在中线。
例如,上肢内侧的经脉分布是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
上肢外侧的经脉分布是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
下肢内侧的经脉分布是内踝上八寸以下,足厥阴肝经在前,足太阴脾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内踝八寸以上,则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
下肢外侧的经脉分布是,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2)头面部位
手、足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手、足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部,手、足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3)躯干部位
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阳经则是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面),太阳经行于后(背面),少阳经行于侧面,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
循行于腹面的经脉,其排列顺序自内(胸腹正中线)向外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肾、胃、脾、肝。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布规律
(1)四肢部位
阴经分布于内侧面,阳经分布于外侧面。内侧分为三阴,外侧分为三阳。其前后顺序大体上是太阴、阳明在前缘,少阴、太阳在后缘,厥阴、少阳在中线。
例如,上肢内侧的经脉分布是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
上肢外侧的经脉分布是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
下肢内侧的经脉分布是内踝上八寸以下,足厥阴肝经在前,足太阴脾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内踝八寸以上,则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
下肢外侧的经脉分布是,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2)头面部位
手、足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手、足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部,手、足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3)躯干部位
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阳经则是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面),太阳经行于后(背面),少阳经行于侧面,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
循行于腹面的经脉,其排列顺序自内(胸腹正中线)向外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肾、胃、脾、肝。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分布规律
(1)四肢部位
阴经分布于内侧面,阳经分布于外侧面。内侧分为三阴,外侧分为三阳。其前后顺序大体上是太阴、阳明在前缘,少阴、太阳在后缘,厥阴、少阳在中线。
例如,上肢内侧的经脉分布是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
上肢外侧的经脉分布是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
下肢内侧的经脉分布是内踝上八寸以下,足厥阴肝经在前,足太阴脾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内踝八寸以上,则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
下肢外侧的经脉分布是,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2)头面部位
手、足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手、足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部,手、足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3)躯干部位
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阳经则是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面),太阳经行于后(背面),少阳经行于侧面,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
循行于腹面的经脉,其排列顺序自内(胸腹正中线)向外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肾、胃、脾、肝。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布规律
(1)四肢部位
阴经分布于内侧面,阳经分布于外侧面。内侧分为三阴,外侧分为三阳。其前后顺序大体上是太阴、阳明在前缘,少阴、太阳在后缘,厥阴、少阳在中线。
例如,上肢内侧的经脉分布是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
上肢外侧的经脉分布是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
下肢内侧的经脉分布是内踝上八寸以下,足厥阴肝经在前,足太阴脾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内踝八寸以上,则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
下肢外侧的经脉分布是,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2)头面部位
手、足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手、足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部,手、足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3)躯干部位
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阳经则是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面),太阳经行于后(背面),少阳经行于侧面,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
循行于腹面的经脉,其排列顺序自内(胸腹正中线)向外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肾、胃、脾、肝。
3、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固摄作用
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对于精、血、津液等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以及维护脏腑器官各自位置的相对稳定等作用。
具体表现在:
固摄血液,即维持血液在脉管内循行,防止溢出脉外;
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等正常物质分泌和排泄,防止其无故外泄和流失,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相对平衡;
维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稳定,使之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和脏腑之间功能的相互协调,维持胎儿在胞宫内的安定和正常发育等。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气化作用
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气化作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内物质代谢的过程,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具体地说,即是指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例如:将饮食物转化成水谷之精气,然后再化生为气、血、津液、精等;津液经过代谢,可转化成汗液、尿液、涕、唾、泪、涎等;饮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其残渣可转化成糟粕排出体外等等,都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温煦作用
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人体的正常体温,也是靠气来维持和调节才能恒定;各脏腑组织器官、经络等,也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血和津液之所以能保持液态在体内不停地运行,除依赖于气的推动外,也要依靠气的温煦作用,方不致凝聚。
“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防御作用
气具有防御和抵抗各种邪气的功能。
一是护卫肌表,防止外邪侵入;
二是与侵入体内的各种邪气进行斗争。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4、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上、中、下三焦的划分及各自的生理特性
①上焦
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组织,主要为心、肺两脏。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血脉,将饮食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敷布周身,如雾露一样滋养全身脏腑组织。
故“上焦如雾”。主气的升发和宣散。
②中焦
中焦是指横膈以下,脐以上的腹部,包括了脾胃在内。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腐熟水谷,运化水谷精微,以“泌糟粕,蒸津液”为主,为升降之枢。
故“中焦如沤”,为气血生化之源。
③下焦
下焦的部位是指脐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包括二阴。
下焦的生理功能,以向外排出糟粕和水液为主,故谓“下焦如渎”。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上、中、下三焦的划分及各自的生理特性
①上焦
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组织,主要为心、肺两脏。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血脉,将饮食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敷布周身,如雾露一样滋养全身脏腑组织。
故“上焦如雾”。主气的升发和宣散。
②中焦
中焦是指横膈以下,脐以上的腹部,包括了脾胃在内。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腐熟水谷,运化水谷精微,以“泌糟粕,蒸津液”为主,为升降之枢。
故“中焦如沤”,为气血生化之源。
③下焦
下焦的部位是指脐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包括二阴。
下焦的生理功能,以向外排出糟粕和水液为主,故谓“下焦如渎”。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上、中、下三焦的划分及各自的生理特性
①上焦
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组织,主要为心、肺两脏。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血脉,将饮食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敷布周身,如雾露一样滋养全身脏腑组织。
故“上焦如雾”。主气的升发和宣散。
②中焦
中焦是指横膈以下,脐以上的腹部,包括了脾胃在内。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腐熟水谷,运化水谷精微,以“泌糟粕,蒸津液”为主,为升降之枢。
故“中焦如沤”,为气血生化之源。
③下焦
下焦的部位是指脐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包括二阴。
下焦的生理功能,以向外排出糟粕和水液为主,故谓“下焦如渎”。
5、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宗气,是指积于胸中之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作“气海”,又称“膻中”。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意思。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6、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人体的气,是把来源于禀受父母的先天之精气、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即水谷之精气,简称“谷气”)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器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将三者结合起来而生成。先天之精气,依赖于肾藏精气的生理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先天之精气的生理效应;水谷之精气,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才能从饮食物中摄取而化生;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则依赖于肺的呼吸功能,才能吸入。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心主血,脾统血,并且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肝藏血,肝能够贮藏一定的血液,以供人体活动所需,发挥其濡养脏腑组织、维持相应功能作用。此外,肝还具有依据机体之需,调节循环血量作用:当机体处于安静休息,或睡眠状态时,机体所需血量减少,部分血液回流入肝,并贮藏起来;而当人体在工作,或剧烈活动时,机体所需血量增加,血液则由肝脏输送到经脉,以供全身各组织器官所需。
7、
<1>、
【正确答案】 A
<2>、
【正确答案】 C
8、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培土生金法:又称补养脾肺法。是通过补脾益气达到补益肺气的治法。主要用于脾胃不足,生化减少,肺气失养的肺脾气虚证。临床可见久咳,痰多清稀,食欲减退,大便溏薄,四肢无力,舌淡脉弱等症。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抑木扶土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是以疏肝、健脾、和胃来治疗肝脾不调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治法。主要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具体应用时,对木旺乘土之证,以抑木为主,扶土为辅;对土虚木乘之证,以扶土为主,抑木为辅。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滋水涵木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是通过滋补肝肾之阴,以达到涵敛肝阳的目的。滋水涵木法,主要用于肾阴亏虚而致肝阴不足、肝阳偏亢之证。临床可见头目眩晕,眼目干涩,颧红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等症。
9、
<1>、
【正确答案】 D
<2>、
【正确答案】 E
<3>、
【正确答案】 B
<4>、
【正确答案】 A
10、
<1>、
【正确答案】 B
<2>、
【正确答案】 E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患者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蒸发的感觉,证属阴虚潮热;若日晡(下午3~5时)之时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见于阳明潮热;而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则属湿温潮热。
1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汗出仅限于头部的头汗。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谓之盗汗,多因阴虚而致。
12、
<1>、
【正确答案】 D
<2>、
【正确答案】 A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癫病的临床表现是表情淡漠,寡言少语,闷闷不乐,或精神痴呆,或哭笑无常。得神的表现是两眼灵活,明亮有神,神志清楚,反应灵敏,语言清晰等。精神萎靡,甚至神识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等,是失神的表现。C答案属狂病的表现,B答案为假神的表现。
13、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阴虚火旺
[症状]心烦不眠,入睡困难,心悸多梦,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肝郁化火
[症状]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口苦,便秘尿赤,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心火炽盛
[症状]心烦不寐,烦躁不宁,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或脉数有力。
[治法]清心泻火,宁心安神。
<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心脾两虚
[症状]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食少,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从患者的症状判断,患者属于“心脾两虚”的不寐。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针对本证的治疗原则是“健脾养心”。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针对本证,治疗应该选用“归脾汤”。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针对本证,治疗可选用的中成药有“柏子养心丸”。
2、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从患者的症状判断,患者属于“阴血亏虚”的不寐。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针对本证的治疗原则是“滋阴养血”。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针对本证,治疗应该选用“天王补心丹”。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针对本证,治疗可选用的中成药有“养血安神丸”。
3、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从患者的症状判断,患者属于“肝气郁结”的不寐。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针对本证的治疗原则是“疏肝解郁”。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针对本证,治疗应该选用“柴胡疏肝散”。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针对本证,治疗可选用的中成药有“逍遥丸”。
4、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从患者的症状判断,患者属于“心火炽盛”的不寐。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针对本证的治疗原则是“清心泻火”。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针对本证,治疗应该选用“导赤散”。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针对本证,治疗可选用的中成药有“朱砂安神丸”。
5、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从患者的症状判断,患者属于“心肾阳虚”的胸痹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针对本证的治疗原则是“温补心肾”。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针对本证,治疗应该选用“附子汤合右归饮”。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针对本证,治疗可选用的中成药有“金匮肾气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