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以下药物中,可用于蛇咬伤中毒解救的是
A、凝血酶
B、门冬酰胺酶
C、胃蛋白酶
D、胰蛋白酶
E、菠萝蛋白酶
答案: D
解析: 蛇咬伤中毒应用解毒药:
到达医院后,先用0.05%高锰酸钾液或3%过氧化氢冲洗伤口;拔出残留的毒蛇牙;抽吸促使毒液排出;取胰蛋白酶2000~6000U加0.05%普鲁卡因或注射用水10~20ml,封闭伤口外周或近侧,需要时隔12~24小时可重复。
蛇药是治疗毒蛇咬伤有效的中成药,有南通蛇药(季德蛇),轻者每次服5片,3次/日。重者服10片/次,4~6小时/次。或将药片用温水溶化后涂于伤口周围半寸处;上海蛇药,每次服10片,以后每小时服5片;新鲜半边莲(蛇疔草)30~60g,水煎服,或捣烂涂伤口周围。
抗蛇毒血清有单价的和多价的两种,单价抗毒血清对已知的蛇类咬伤有较好的效果。用前须做过敏试验,如结果阳性应当采用脱敏注射法。
防治合并感染可用抗菌药。对各种器官功能不全或休克,必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2、同时使用5种药物,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
A.13%
B.50%
C.38%
D.68%
E.82%
答案: C
解析: 老年人常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即所谓多重用药。目前,多重用药尚无公认的定义,欧洲的研究主要根据药物的种类(5种或5种以上),而美国的研究则主要根据药物是否是临床需要的来判断。若同时使用2种药物,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3%,5种药物为38%,7种或以上药物增至82%。多重用药可导致一系列后果,如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药物间相互作用、用药依从性降低和治疗费用增高等。
33、Ⅱ期临床试验样本数为
A.20~30例
B.100~300例
C.常见病≥1000例
D.常见病≥2000例
E.多发病≥300例,其中主要病种≥100例
答案: E
解析: Ⅱ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的初步评价阶段。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的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试验对象为目标适应症患者,试验样本数多发病不少于300例,其中主要病种不少于100例,要求多中心即在3个及3个以上医院进行。
34、结核病、水痘、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可呈现
A.淋巴细胞增多
B.单核细胞增多
C.中性粒细胞增多
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E.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答案: A
解析: 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
(1)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结核及许多传染病的恢复期。
(2)血液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可引起淋巴细胞计数绝对性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也可引起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性增多。
(3)移植排斥反应。
35、对未形成溃疡的冻疮可外涂敷
A.10%氧化锌软膏
B.10%樟脑软膏
C.溃疡膏
D.赛庚啶
E.紫云膏
答案: E
解析: 对未形成溃疡的冻疮,轻轻按摩或温水湿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切不宜以热水或热火烘烤。并可外涂敷紫云膏,一日1次。
对局部发生水疱和糜烂者,可涂敷10%氧化锌软膏或依沙吖啶氧化锌糊剂,对发生溃烂而感染者,局部以0.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后清除溢出的黏液后涂敷溃疡膏、0.5%~1%红霉素、0.5%林可霉素乳膏或10%鱼石脂软膏,以控制细菌的感染。
通过本题汇总冻伤(疮)药物治疗的相关考点:
非处方药
①对未形成溃疡——紫云膏;
②轻度冻疮——樟脑软膏、肌醇烟酸酯软膏;也可用辣椒软膏、氧化锌软膏、冻疮膏;
③出现水泡、糜烂——氧化锌软膏、依沙吖啶氧化锌糊剂;
④溃烂、感染——高锰酸钾清脓后,用溃疡膏、0.5%~1%红霉素、0.5%林可霉素乳膏、10%鱼石脂软膏,控制感染;
⑤瘙痒严重——氯苯那敏、赛庚啶,抗过敏;
⑥烟酸、VE口服——前者促进血液循环,后者促进肌肉生长。
处方药:严重冻疮早期可考虑应用肝素。对合并严重感染者可给予抗生素,如红霉素、克林霉素。
36、适用于L-dopa治疗伴发疗效减退、症状波动的患者
A.苯海索
B.左旋多巴
C.司来吉兰
D.恩托卡朋
E.金刚烷胺
答案: D
37、沿静脉出现迂回线状色素沉着
A.白消胺
B.柔红霉素
C.氟尿嘧啶
D.博来霉素
E.卡培他滨
答案: C
解析:
抗肿瘤药物的皮肤毒副反应:脱发、湿疹、多型红斑、剥脱性皮炎、色素变化、血管炎和固定性药疹等表现。多柔比星、柔红霉素、环磷酰胺、依托泊苷、紫杉醇等容易引起脱发。氟尿嘧啶可沿静脉出现迂回线状色素沉着和迅速晒黑而无灼痛或红斑。博来霉素可在躯干部引起鞭打状色素沉着和膝肘部及甲周色素沉着。白消胺可引起弥漫性青铜色色素沉着,酷似Addison病。皮疹少且无自觉症状时可以继续观察;皮疹多或有瘙痒时可用抗组胺药、葡萄糖酸钙、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如果皮疹广泛伴全身中毒症状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合并感染则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38、某女性,64岁,既往高血压病病史15年,活动后心悸、气短3年,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喘憋。体检:端坐体位,BP190/110mmHg,R30次/分,HR108次/分,心界向左侧扩大,双肺可闻及广泛湿啰音。
心电图示P波消失,代之以f波,不规律,QRS波群形态正常。该患者心律不齐的最可能诊断为
A、心房颤动
B、窦性心动过缓
C、室性期前收缩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答案: A
解析: 分析题目:关键词“P波消失,代之以f波”、“QRS波群形态正常”根据这几个关键词可判断为心房颤动。
39、血清白蛋白(A)与球蛋白(G)比值小于1可以提示的疾病情况不包括
A、肝硬化
B、肝炎早期
C、慢性肝炎
D、肝实质性损害
E、肾病综合征
答案: B
解析: A/G比值:
(1)A/G比值小于1,提示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实质性损害、肾病综合征。
(2)肝炎早期,白蛋白量可不变或稍低,γ-球蛋白量轻度增多,所以血清总蛋白量可以不变。此时白蛋白量仍高于球蛋白,因此A/G比值仍可正常。A/G比值的动态变化,有助于观察病情的发展与预后,如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值下降;A/G比值持续倒置提示预后较差。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时,血清白蛋白量减少,总蛋白量则视球蛋白量的改变而异。若球蛋白量正常,则总蛋白量减少,A/G比值正常或减少;若球蛋白量增多:则总蛋白量可正常或增加,A/G比值减少或低于1。
40、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选用的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不包括
A、甲氨蝶呤
B、柳氮磺吡啶
C、氯喹
D、环孢素
E、依那西普
答案: E
解析: 通过本题汇总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药物分为五大类: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和植物药。
1.非甾类抗炎药(NSAIDs):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2.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甲氨蝶呤(MTX,为首选)、柳氮磺吡啶(SSZ)、来氟米特(LEF)、抗疟药(氯喹和羟氯喹)、青霉胺、金诺芬、硫唑嘌呤(AZA)、环孢素(Cs)、环磷酰胺(CYC)
3.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TNF-α)(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和阿达木单抗)、白细胞介素-6(IL-6)拮抗剂、IL-1拮抗剂(阿那白滞素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RA的IL-1拮抗剂)、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阿巴西普)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
5.植物药制剂:雷公藤、青藤碱、白芍总苷
执业药师QQ群: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