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近50万家药店,一半以上要转型了。
中国药店,严重产能过剩
近日,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倪沪平表示,“中国的药店行业已经出现了严重产能过剩,供给远远超过需求,市场形成了恶性竞争,一般药店盈利非常薄弱,甚至亏本运行。”
他给出一组数据,在美国,药店有6.2万家,店均服务人数是6250人/店,单店日均销售80136元/店;在日本,调剂药局药店有5.5万家,店均服务人数是2299人/店,单店日均销售22416元/店;日本药妆店有2万家,店均服务人数是6285人/店,单店日均销售61922元/店。
而中国呢?2018年中国药店48.9万家,店均服务人数是2854人/店,单店日均销售2241元/店(文中所涉货币单位都是人民币)。
在他看来,由于药品零售圈严重产能过剩,零售药店赚不到一般市场利润就容易出现骗保等违规冲动,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家店,服务6000参保人
对于这种现象,他也给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其中一条谈到,“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通过区域规划等措施,引导药店空间合理布局,引导药店和参保人员服务比从当前1:3000回归到1:6000时,药店零售市场供需双方才有可能实现市场均衡。”
按照这两个比例数,笔者进行了简单的计算分析。目前,我们人口超14亿,零售药店数近50万家,医保定点药店数34.1万家。
如果按照1:3000的比例计算,目前我国大概需要46.7万家药店,从近几年零售药店数量来看,我们基本上满足了这个要求。然而,这个数量下却导致了严重的发展不均衡问题,药品零售行业的发展变得畸形。
反之,按照1:6000的比例计算,这样意味着目前我国只需要23.3万家药店。但是,目前有近50万家药店,那么,这多出来的26.7万家药店怎么办呢?
过半药店,要退出市场了?
去年5月12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十五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有知名营销专家在会上表示:“未来零售药店要倒闭一半以上,我们不需要46万家药店,20万家就够了。”
该专家谈到:“药店现在处于过度竞争的状态,实际上它们整体是过剩的。一般,国际惯例是6000人一家药店,中国目前是3000人一家店,城市是2000人,例如成都,已经达到了每1800人就有一家药店,我们哪需要这么多药店?”
那么,如果政府确实按照这个1:6000的比例规划,那是不是接下来会有26万家药店会被淘汰呢?
在本次DTP大会上,倪沪平指出,“中国医改是渐进式改革,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保证平稳推进。考虑到当前药店市场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销售模式,短期内休克疗法式改革必然导致船大难掉头,大批药店倒闭、大量从业人员失业,这不是改革所愿意看到的。”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政府不会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去改革,那么,多出来的这26万家药店怎么办呢?
10多万家店,或要推出医保
其实,政策早已给出答案。未来只可能有两种药店,一种医保店,一种非医保店。其中,医保店的数量大概23万家,其余的都将是非医保店。
按照以上方式推理,这也意味着最终我国只会留下23万家医保定点药店,而今我们有34.1万家医保定点药店,这多出来的10多万家定点药店或只能退出医保协议。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政策上来看,有三大政策即将影响药品零售行业的变局:其一支持鼓励非药品零售企业卖药;其二药店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落实;其三国家集采逐步推进。
在笔者看来,支持鼓励非药品零售企业卖药,实则是引导零售药店转型,变为大健康类、保健养生类店;药店分类分级管理,则是督促定点药店朝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变为专业药房(例如DTP等);药店跟进集采,则进一步促进两类店的发展。
那么,这两类药店盈利点又在哪里呢?或者说,该如何生存呢?浙江省一直以来作为国内重要政策试点省份,其在最近发布了两个文件,直接指明了方向。
《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药店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药店配备的省药械采购平台在线交易药品品种不低于50%。医疗用品销售范围仅限于药品、中药材、医疗器械(具“械字号”商品)、消毒用品(具“卫消字号”商品)等医疗用品,生活用品、化妆品、保健品等不准进入定点药店。
浙江省关于《提升药品集中采购功能推进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全覆盖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对于零售药店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明确提及,全省所有定点零售药店执行统一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在确定的医疗机构支付标准基础上上浮15%(不含国家和省谈判药品),最高不超过200元(以最小包装计)。
结合这两项政策来看,未来的趋势则是,医保药店不能销售生活用品、化妆品、保健品等,同时整体营业毛利被限制,但可以在集采平台集采药品,丰富品种,享受医保15%的报销加成。
非医保店则不能享受医保报销政策,销售药品的种类也受到限制,但是可以通过增加销售生活用品、化妆品、保健品等,提高收益。
来源:赛柏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