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其他细菌
【考纲要求】
1.流感嗜血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及所致疾病。
2.百日咳鲍特菌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
3.幽门螺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点及所致疾病。
4.军团菌传播途径及其所致疾病。
5.铜绿假单胞菌形态、染色、色素及所致疾病。
【考点纵览】
1.流感嗜血杆菌为革兰荫性小杆菌,主要致病物质为荚膜、菌毛与内毒素。
2.百日咳鲍特菌是百日咳的病原菌。
3.幽门螺杆菌有多根鞭毛,运动活泼,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
4.军团菌可引起军团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
5.铜绿假单胞菌为革兰荫性杆菌,分布广泛,也是人体的正常菌群。
【历年考题点津】
1.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为
A.空肠弯曲菌
B.幽门螺杆菌
C.胎儿弯曲菌
D.鼠伤寒沙门菌
E.副溶血性弧菌
答案:B
第十八章 支原体
【考纲要求】
1.支原体概念、培养特性及其与细菌L型的区别。
2.肺炎支原体所致疾病。
3.溶脲脲原体所致疾病。
【考点纵览】
1.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在培养基中,菌落呈“油煎蛋”状。
2.溶脲脲原体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荫道炎、盆腔炎。
【历年考题点津】
1.人类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重要病原体是
A.炭疽芽孢杆菌
B.溶脲脲原体
C.柯萨奇B组病毒
D.伯氏疏螺旋体
E.汉坦病毒
答案:B
第十九章 立克次体
【考纲要求】
1.立克次体的概念、形态、染色及其培养特性。
2.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和Q热柯克斯体的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所致疾病。
【考点纵览】
1.立克次体是一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二分裂繁殖。
2.外斐反应。
3.主要的病原性立克次体的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所致疾病。
中华眼科信息网花样年华社区--http://www.eyescn.com/bbs
第二十章 衣原体
【考纲要求】
1.衣原体的概念、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
2.沙眼衣原体的亚种和所致疾病。
3.肺炎衣原体所致疾病。
【考点纵览】
1.衣原体是一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革兰染色为荫性。
2.沙眼由沙眼衣原体亚种A、B和C血清型引起。
3.肺炎衣原体经呼吸道传播,可引起衣原体肺炎。
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
【考纲要求】
1.钩端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
2.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及其防治原则。
3.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及所致疾病。
【考点纵览】
1.钩端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
2.梅毒螺旋体的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及其防治原则。
3.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及所致疾病。
第二十二章 真 菌
【考纲要求】
1.真菌及其分类、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及致病性。
2.皮肤癣真菌常见的种类和致病性。
3.白假丝酵母菌(白念珠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
4.新生(型)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
【考点纵览】
1.真菌分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两类:形态结构。
2.真菌的培养特性用沙氏培养基培养,有3种菌落类型。
3.真菌主要致病机制包括通过病原性真菌所致的真菌性感染、正常菌群中的真菌引起的条件性感染、真菌所致超敏反应性疾病、真菌中毒及真菌毒素致肿瘤作用等机制致病。
4.皮肤癣菌有三种,引起皮肤癣,侵犯皮肤毛发和甲板。
5.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
6.新型隐球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
【历年考题点津】
1.标本涂片镜检可见圆形或卵圆形菌体,革兰染色阳性,从菌体上有芽管伸出,但不与菌体脱离,形成假菌丝;将标本接种至玉米粉培养基上,可长出厚膜抱子,此微生物可能是
A.葡萄球菌
B. 链球菌
C.白念珠菌
D.放线菌
E.毛癣菌
答案:C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形状
【考纲要求】
1.病毒体的概念和测量单位。
2.病毒的结构和对称性。
3.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4.病毒增殖的过程。
5.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6.朊病毒及其所致疾病。
【考点纵览】
1.病毒特点。
2.病毒以nm为测量单位。
3.病毒由包膜和核衣壳(核酸+衣壳)或单独的核衣壳组成。病毒衣壳有螺旋对称型20面体对称型(也称立体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
4.病毒体主要由核酸(病毒核心)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脂类和糖(包膜)。
【历年考题点津】
1.以核酸为模板进行增殖的微生物是
A.细菌
B.衣原体
C.病毒
D.立克次体
E.真菌
答案:C
2.引起疯牛病和人类克-雅病、库鲁病等的病原因子是
A.病毒
B.类病毒
C.拟病毒
D.朊病毒(朊粒)
E.衣原体
答案:D
3.对病毒生物学性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测量大小的单位为纳米(nm)
B.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C.以复制方式增殖
D.必须寄生于活细胞内
E.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答案:B
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考纲要求】
1.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2.病毒的感染类型: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
3.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4.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5.抗病毒感染的免疫。
6.干扰素的概念、抗病毒机制及应用。
7.中和抗体的概念及作用机制。
【考点纵览】
1.水平传播指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间的传播。常见的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输血注射或器官移植、眼或泌尿生殖道、破损皮肤或通过昆虫叮咬或狂犬咬伤。
2.垂直传播包括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等方式将病毒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感染垂直传播。主要发生于病毒血症情况下。
3.病毒感染分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后者又分为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及慢发病毒感染。
4.根据不同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可有溶细胞型感染、稳定状态感染、整合感染和细胞凋亡。
5.病毒感染后可通过免疫病理反应导致组织损伤。此外,有些病毒可直接损伤免疫细胞,破坏免疫功能。
6.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主要包括血脑屏障、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7. 干扰素的概念和抗病毒机制:不是直接作用,而是诱导产生抗病毒蛋白。
8.中和抗体可阻止病毒吸附,同时加强病毒的免疫清除。
资料类别 |
07执业医师考试各章考点精析五【微生物学】 |
资料格式 |
Word |
资料来源 |
考试吧 (Exam8.com) |
资料下载: |
点击这里下载>> |
2007年执业医师、药师网校新版课程全新推出!
更多资料请访问:考试吧执业医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