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1.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了人类的自然环境。
2.☆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自然环境。
小气候:指生活环境中空气的湿度,温度,气流和热辐射等因素,对于有机的热平衡产生明显影响。
3.★生态系统(ecosystem)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它具有整体性。开放性、自调性、可持续性等特征。
组成: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物质
4.☆生态系统服务: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如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以及支持服务。
5.生态系统健康:根据人类健康的隐喻来建立良好生态的目标。通常把具有活力、结构稳定和自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看做是健康的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的链锁关系。
7.★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污染物随着食物链的逐级传递而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增高。多氯联苯、甲基汞、放射性污染、DDT、六六六、除草剂、橙剂等有明显的生物放大作用。导致的疾病如:水俣病、痛痛病。
8.★生物富集作用:生物从环境中摄入浓度极低的重金属元素或难降解的化合物,在体内逐渐累积起来,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之。
9.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①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
②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
③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
④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双重性
⑤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基础:环境基因组计划 (EGP)
10.☆“hormesis”效应:即某些物质在低剂量时对生物系统具有刺激(有益)作用,而在高剂量时具有抑制作用。如较大量地长期饮酒可增加食管癌、肝癌和肝硬化的危险性,而少量饮酒可减少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低剂量的三氧化二砷可以治疗白血病,而稍高剂量则可以导致健康危害甚至死亡。
11.环境介质与环境因素暴露(*)
环境因素有两种转归:一种是得到环境自净,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另一种是增加人群暴露的机会、增强环境因素对人体的有害性。
(一)环境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
①单一介质内的迁移;② 不同介质间的迁移;③生物性迁移(生物放大作用)
(二)环境化学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转化:转变成另一物质。(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①化学转化 ②生物转化
(三)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暴露的影响
①扩大暴露范围 ;②增加暴露途径;③改变污染物性质和毒性;④影响暴露剂量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