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传播机制
病原体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不但适应在机体的一定部位发育、繁殖,并且也适应在宿主机体外的自然条件下暂时存活,尔后再侵入一个新宿主,循此世代绵延,以维持病原体作为一个生物种的存在。此种更换宿主的过程,在流行病学中称为传播机制。各种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可概括为三个阶段:①病原体自宿主机体排出;②病原体停留在外界环境中;③病原体侵入新的易感宿主体内。
传播机制的第一阶段与病原体在宿主体内定位有关。例如,痢疾及霍乱的病原体是经口进入体内而定位于肠道,之后,经过繁殖,病原体从定位处随粪便排出。传播机制的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继续,它直接受第一阶段的制约,间接受病原体在体内定位的影响。例如,痢疾及霍乱的病原体均定位于肠道,它们都随粪便排出体外,但霍乱弧菌在小肠粘膜寄生,痢疾杆菌在大肠粘膜上寄生,由于定位的细微差别,两种病原体被排出的频率及随同的排泄物性质又有不同。
伤寒|副伤寒主要防疫措施
预防和控制伤寒的有效对策是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防疫措施,平时应掌握疫情动态,发现多发,暴发疫情时,流行病学医师必须亲赴现场进行流行病调查,根据疫情性质、范围、流行强度、主要传播途径及流行因素,从客观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防治工作。
1、平时以搞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和带菌者搜索、治疗、管理为主要措施。
2、当散在病例出现后,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做好疫源地处理。同时加强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作好病家消毒指导,对密切接触者查便、投药预防。
3、当发现多发或有流行趋势和暴发疫情时,应迅速找出引起流行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扩散与流行,特别是采取就地集中隔离治疗病人的措施。
4、对重点人群有计划,按规定进行免疫接种;在伤寒地方性流行地区,各国使用伤寒死菌苗进行预防取得一定效果,但接种反应问题(局部红肿、疼痛、发烧、头痛等)至今尚未解决,因此在人群中难以落实和推广,直接影响了易感人群的接种率,从而影响了接种效果。
5、带菌者的检索与治疗:对下列人员就进行检索、治疗与管理。
①凡从事饮食、副食、食品加工、自来水厂、牛奶厂、托幼保教及炊管人员,每年结合体检进行粪便带菌者检查3次。
②对上一年伤寒患者复查便检3次;
③患者周围密切接触者应便检3次;
④对胆石症患者手术时作带菌检查。
6、流行病监测:国内外伤寒的传入与输出,已成为各国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不仅要注意国外疫情的传入,各地区间也要通报疫情。包括伤寒发病分布之特点,病原菌耐药及噬菌体形别等,以利各地分析疫情动态,追究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流行因素,为控制伤寒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