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临床分期
潜伏期约为1~3天,短者数小时,长者5~6天。典型患者多急骤起病,少数病例病前1~2天有头昏、倦怠、腹胀及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病程通常分为3期。
1.泻吐期
多数病人无前驱症状,突然发生剧烈腹泻,继之呕吐,少数先吐后泻,多无腹痛,亦无里急后重,少数有轻度腹痛,个别有阵发性腹部绞痛。腹泻每日10余次至数十次,甚至大便从肛门直流而出,难以计数。大便初为黄色稀便,迅速变为“米泔水”样或无色透明水样,少数重症患者可有洗肉水样便。呕吐一般为喷射性、连续性,呕吐物初为胃内食物残渣,继之呈“米泔水”样或清水样。一般无发热,或低热,共持续数小时或1~2天进入脱水期。
2.脱水期(脱水虚脱期)
由于剧烈吐泻,病人迅速呈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轻度脱水仅有皮肤和口舌干燥,眼窝稍陷,神志无改变。重度脱水则出现“霍乱面容”,眼眶下陷,两颊深凹,口唇干燥,神志淡漠甚至不清。皮肤皱缩湿冷,弹性消失;手指干瘪似“洗衣工”手,腹凹陷如舟。当大量钠盐丢失体内碱储备下降时,可引起肌肉痛性痉挛,以腓肠肌、腹直肌最为突出。钾盐大量丧失时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减低,反射消失,腹胀,心律不齐等。脱水严重者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脉搏细速或不能触及,血压下降,心音低弱,呼吸浅促,尿量减少或无尿,血尿素氮升高,出现明显尿毒症和酸中毒。
3.反应恢复期
患者脱水纠正后,大多数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约三分之一患者因循环改善残存于肠腔的毒素被吸收,又出现发热反应,体温约38~39℃,持续1~3天自行消退。
肠道病毒介绍
1.概述:
人类肠道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1、2、3血清型,柯萨奇病毒A组1~24型,B组1~6型,埃可病毒1~34型和新肠道病毒68、69、70、71型。共同特性:球形,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基因为单正股RNA.在污水或粪便中可存活数月。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2.脊髓灰质炎病毒:
(1)型别:脊髓灰质炎病毒1、2、3血清型,三个血清型之间缺乏共同的抗原。
(2)致病性: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亦可经密切接触及飞沫传播。多见于儿童,病毒可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弛缓性肢体麻痹,故亦称小儿麻痹症。
(3)免疫性:病后,对同型病毒有较牢固的免疫力,主要是黏膜局部SIgA,血清IgG和IgM.SIgA能清除咽喉部和肠道内病毒,防止其侵入血流。血清中和抗体主要清除血流中的病毒,阻断其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IgG和IgA能持续多年,甚至终生。因此,再感染同型病毒极为少见。
(4)防治原则:防治主要是对婴幼儿和儿童实行人工主动免疫。我国早已将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纳入儿童计划免疫规划,是预防效果显著的疫苗之一。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