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11 页:答案 |
31.使用环磷酰胺对小鼠染毒,经处死动物、收集骨髓细胞、低渗、固定、Giemsa染色等步骤,光镜下可观察到的染色体畸变类型为
A.着丝点环
B.相互易位
C.倒位
D.插入
E.缺失
32.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自然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D.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E.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3.次生环境是指
A.无机物所形成的环境
B.有机物所形成的环境
C.由于人类活动(生产和生活)所形成的环境
D.天然形成的环境
E.某些元素分布不均所造成的环境
34.环境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A.S02和N02
B.二英和甲基汞
C.甲基汞和光化学烟雾
D.N0x和酸雨
E.多环芳烃和二英
35.生态系统内形成的生态平衡,是何种性质的平衡
A.自然的、动态的相对平衡
B.封闭的绝对平衡
C.间断性平衡
D.波动式平衡
E.永恒的开放式平衡
36.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的任务是加强
A.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B.环境卫生监测和卫生监督工作
C.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D.开拓环境与健康研究的新领域
E.以上都是
37.关于生态平衡的定义,下列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B.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暂时平衡
C.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暂时相对的平衡
D.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E.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期平衡
38.环境污染是指
A.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B.环境中的污染物造成了环境质量的恶化
C.环境中的污染物影响了人体健康
D.A+C
E.A+B+C
39.下列非人为污染源为
A.汽车尾气
B.工业三废
C.森林火灾
D.化肥农药
E.生活污水
40.环境污染的自净是污染物进入环境后
A.受污染的环境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况
B.其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
c.污染物的毒性逐渐降低
D.污染物的生态效应逐渐降低
E.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逐渐减弱
41.生活性“三废”是指
A.废水、废气、废渣
B.污水、垃圾、粪便
c.废水、垃圾、粪便
D.废水、废渣、垃圾
E.废气、废水、垃圾
42.已知暴露因素,研究健康效应常可采用的研究方法
A.病例对照调查
B.动物实验研究
C.现况调查研究
D.前瞻性调查研究和现况调查研究方法
E.以上都不是
43.下列哪项不是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
A.相加作用
B.活化作用
c.协同作用
D.独立作用
E.拮抗作用
44.影响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是
A.污染物的理化特性
B.剂量
C.作用持续时间
D.个体感受性
E.以上都是
45.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复杂性表现为
A.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介质多途径进入人体
B.人群常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
C.受环境污染影响人群的反应个体差异大
D.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
E.以上都是
编辑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