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是
A.虱
B.蚤
C.蚊
D.螨
E.蜱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较易。要求考生掌握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生物。乙型脑炎病毒和登革热病毒等黄病毒属病毒,均经蚊媒传播。地方性斑疹伤寒(病原体为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经鼠蚤在鼠与人间传播。经人虱叮咬可传播人流行性斑疹伤寒(病原体是普氏立克次体)。恙虫热的病原体为恙虫热立克次体,可经恙螨叮咬传播。经蜱媒可传播森林脑炎(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和Q热等,Q热由伯氏考克斯体引起,在牛羊等家畜中经蜱媒传播,还可通过家畜排泄物和乳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再传染给人。
2.内毒素的毒性作用,不引起的症状或疾病是
A.食物中毒
B.发热
C.休克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E.白细胞反应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适中。
要求考生掌握细菌内毒素的致病作用。细菌内毒素为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对机体具有致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甚至内毒素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为内毒素性休克进一步恶化的综合征。内毒素的毒性较弱,不引起食物中毒。能分泌肠毒素(属于外毒素)的细菌,才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3.不属于人工被动免疫的方式是
A.注射人血清丙种球蛋白
B.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球蛋白
C.注射免疫核糖核酸
D.注射胸腺素
E.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适中。要求考生掌握人工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人工被动免疫是通过输入或注入含有特异性抗体的丙种球蛋白或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及干扰素等免疫制剂,使机体立即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新生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特异性抗体,称为自然被动免疫,最多可持续至6个月龄。
4.关于霍乱,错误的描述是
A.属于烈性传染病
B.引起霍乱的致病菌是O2血清群霍乱弧菌
C.病愈后,少数患者可短期带菌
D.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包括菌毛、鞭毛和霍乱肠毒素
E.接种霍乱死菌苗可增强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适中。要求考生掌握霍乱的病原体。
目前能引起霍乱的病原体是O1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O2血清群为非致病的不凝集弧菌,不引起霍乱。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包括菌毛、鞭毛和霍乱肠毒素。霍乱发病重笃,传播速度快,可导致世界性大流行,属于烈性传染病,少数患者可于病愈后带菌3~4周。接种霍乱O1群死菌苗可使机体获得3~6个月的特异性免疫力,可用于特定人群的接种。
5.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A.细菌
B.衣原体
C.支原体
D.立克次体
E.病毒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适中。要求考生掌握可用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的微生物。
病毒为非细胞型微生物,衣原体和立克次体等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均需在活组织细胞内培养增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中,细菌和支原体可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其中支原体的形体(直径0.2~0.3μm)要比细菌(0.5~3.0μm)小得多,也更低等,且支原体培养基中需加入丰富的营养和10%~20%人或动物血清。
6.关于戊型肝炎病毒(HEV)致病特性,错误的描述是
A.经消化道传播
B.15~35岁青壮年感染后发病者居多
C.多于发病后6周康复,不引起慢性肝炎
D.孕妇患者的病死率不高
E.患者血清抗一HEV阳性,有助于急性戊型肝炎诊断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较难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较难。要求考生掌握戊型肝炎病毒的致病特征。
戊型肝炎病毒(HEV)所致戊型肝炎,其致病特性主要有经消化道传播,仅引起急性病毒性肝炎且多于发病后6周康复,不引起慢性肝炎。患者于发病早期,血清抗-HEV阳性,且于1年后抗体滴度明显下降,故血清抗-HEV高滴度阳性有助于急性戊型肝炎诊断。l5~35岁青壮年感染后发病者居多及孕妇患者的病死率高,是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尤其是妊娠后期的孕妇患戊型肝炎的病死率可高达15%~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