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2 页:参考答案 |
第 3 页:参考答案 |
公卫执业医师第四单元答案
一、A1
1.【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花生四烯酸也叫二十碳四烯酸,能由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转化而成,因此属于半必需脂肪酸。它是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起始物之一。
2.【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妊娠期钙、铁、锌、碘等矿物质的需要量均增加。CNS建议妊娠期妇女:膳食钙每日推荐摄入量(RNI)为孕中期和晚期1000mg/d;膳食铁的RNI为孕中期24mg/d,孕晚期29mg/d;膳食锌RNI为9.5mg/d;膳食碘的RNI为230μg/d。
3.【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中毒多因食用炒、煮不透的菜豆所致,多发生于秋季。皂素对消化道有强烈刺激性,可引起出血性炎症,并对红细胞有溶解作用。
4.【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能量摄入过多是肥胖的重要原因。
5.【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营养生理需要量系指保持人体健康,使其达到应有发育水平并能充分发挥效率地完成各项体力和脑力活动的人体所需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必需量。
6.【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维生素PP即烟酸,为白色针状晶体,味苦,易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乙醚。烟酸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酸、碱、氧、光或加热条件下均不易破坏。在高压下,120℃20分钟也不被破坏。一般烹调损失极小,但会随水流失。烟酰胺为白色结晶,熔点130℃,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醚。
7.【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副溶血性弧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呈弧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形态,无芽胞,主要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在30~37℃、pH7.4~8.2、含盐3%~4%培养基上和食物中生长良好,无盐条件下不生长,故也称为嗜盐菌。
8.【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脂溶性维生素在食物中常与脂类共存,其吸收与肠道中的脂类密切相关,易储存在机体的脂肪组织或肝脏中,通过胆汁缓慢排出体外,故摄入过量时易致中毒。
9.【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维生素E是指含苯并二氢吡喃结构、具有Q-生育酚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目前已知有4种生育酚,即α-T,β-T,γ-T,δ-T和4种生育三烯酚,即α-TT,β-TT,γ-TT,δ-TT,其中α-生育酚的生物活性最高。所以主要是研究α-生育酚。
10.【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新鲜蔬菜和水果。一般而言,深色蔬菜的维生素C含量比浅色蔬菜多,叶菜类的维生素C含量比根茎类蔬菜多,酸味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比无酸味水果多。
11.【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动物性食物是核黄素的良好食物来源,其中肝、肾、心、蛋黄、乳类中核黄素含量较为丰富。植物性食品中以绿色蔬菜、豆类含量较高,而谷类含量较少。
12.【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焦磷酸硫胺素(TPP)是维生素B1的主要活性形式,TPP效应:一般认为TPP>16%为不足,>25%为缺乏。
13.【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的类胡萝卜素称为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在深色蔬菜中含量较高,如荠菜、菠菜、豌豆苗、胡萝卜、西红柿、辣椒等,水果中以芒果、柑橘、杏及柿子等含量比较丰富。
14.【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低温营养需要的特点:能量消耗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利用增加,蛋白质代谢增强,机体对缬氨酸等支链氨基酸的利用增强;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及维生素A消耗量增加;肾泌尿量增加,血锌、镁、钙和钠含量下降,体内钙和钠明显不足。
膳食原则:①保证充足的能量供应,能量RNI提高10%~15%,建议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供能比分别为45%~50%、35%~40%、13%~15%;②提供优质蛋白质;③选择富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的食物;④注意补充钙、钾、锌和镁等矿物质;⑤食盐摄入量以15~20g/d为宜。
15.【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膳食纤维是指存在于植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所以它不能提供能量。主要功能为:增强肠道功能、降低血糖和胆固醇、增加饱腹感、改变肠道菌群。
16.【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蔬菜、水果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含水分和酶类较多;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含量很少。
17.【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确定食物中毒的可疑食物是根据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
18.【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1)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之后又迅速下降的趋势,无传染病流行时的余波。
(2)发病与食物有关,病人食用同一污染食物史;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相一致;停止污染食物供应后,流行即告终止。
(3)中毒病人一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临床表现,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4)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传染性,即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
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1)发病的季节性特点:食物中毒发生的季节性与食物中毒的种类有关,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化学性食物中毒全年均可发生。
(2)发病的地区性特点:绝大多数食物中毒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如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及河豚中毒多见于沿海地区,肉毒中毒主要发生在新疆等地区。
(3)引起食物中毒食品种类分布特点:动物性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较为常见,其中肉及肉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居首位。
(4)导致食物中毒原因的分布特点:在我国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分布不同年份均略有不同,以微生物引起最为常见。
(5)食物中毒发生场所分布特点:食物中毒发生的场所多见于集体食堂、饮食服务单位和家庭。
19.【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面食在焙烤时,蛋白质中赖氨酸的ε-氨基与羰基化合物(尤其是还原糖)发生褐变反应(又称美拉德反应),产生的褐色物质在消化道中不能水解,故无营养价值,而且使赖氨酸失去营养价值。
20.【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我国允许使用的抗氧化剂主要有: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没食子酸丙酯、特丁基对苯二酚、异山梨酸钠。
21.【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黄曲霉毒素有很强的肝毒性,可导致肝细胞坏死、胆管上皮增生、肝脂肪浸润及肝内出血等急性病变。少量持续摄入则可引起肝纤维细胞增生、肝硬化等慢性病变。
22.【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食品安全法》和《标准化法》是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主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所有工业产品都应制定标准”。
23.【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乳母的营养状况可影响泌乳量,能直接影响乳汁的营养素含量,从而影响婴儿的健康状况。
24.【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推荐摄入量(RNI):是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97%~98%)需要量的某种营养素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机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营养素储备和机体健康。RNI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RDA。
25.【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按照在机体内的含量,矿物质可分为2类,其中体内含量大于体重0.01%的各种元素称为常量元素,有钙、镁、钾、钠、磷、硫、氯7种;含量小于体重0.01%的称为微量元素。此题主要是通过看各个选项中是否含有常量因素进行判断。
26.【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杂醇油是在制酒过程中由原料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糖类分解而成的有强烈气味的高级醇类。其主要成分是丙醇、异戊醇等,它们是组成酒的芳香气味的成分,但它们的毒性及麻醉力比乙醇强,杂醇油在体内氧化速度比乙醇慢,且在机体内时间较长,因此饮入含杂醇油高的酒易头痛及大醉。
27.【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砷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有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丙醇等。此类药物的疏基与砷有很强的结合力,能夺取与组织中酶系统结合的砷,形成无毒物质并随同尿液排出。一般首选二巯基丙磺酸钠,因其吸收快、解毒作用强,毒性小。
28.【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食品强化是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向食品中添加营养素或天然食物成分,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使之更适合人类营养需要的一种食品深加工。为了预防碘缺乏病,我国立法强制进行食盐加碘。
29.【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谷物中的矿物质主要是磷和钙,多以植酸盐形式存在,消化吸收较差。主要存在于谷皮和糊粉层中,加工容易损失。
30.【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苯是脂溶性物质,工作中接触苯的人员,膳食中脂肪含量不宜过高,因为苯易溶于油脂,摄入脂肪过多会促进苯的吸收,并使身体对苯的敏感性增加。植物油类油脂含量较高。
31.【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植物性食物中只有大豆及其豆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
32.【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膳食中的铁分为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两大类,血红素铁的吸收几乎不受膳食因素的影响。膳食铁的良好来源为动物肝、动物全血、畜禽肉类等,其中血红素铁含量高。牛奶是一种贫铁食物,且吸收率不高。
33.【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后熟过程肌肉中形成的乳酸,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如患口蹄疫病畜肉通过后熟产酸,可达到无害化处理。
34.【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宰杀前的动物疲劳度高,导致肌肉中糖原少,其后熟过程延长。
35.【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锌能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再生,同时参与促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促性腺激素等有关内分泌激素的代谢,对胎儿生长发育、促进性器官和性功能发育均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碘在体内主要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甲状腺素的生理功能是维持和调节机体的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早期神经系统的发育。
36.【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劳动条件的作用下,人的器官和系统发生一定的反应(这种反应又可影响人的操作),这种作用和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劳动生理学研究和应用的主要问题。
37.【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在疏通阴沟、下水道等有可能产生硫化氢,其分子量34.08,熔点-82.9℃,沸点-61.8℃,气体相对密度为1.19,较空气重,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具有腐败臭蛋气味。
38.【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包括致癌物在内的大多数化学物质均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从我国颁布的法定职业肿瘤以及国际上研究的结果看,职业性肿瘤好发在肺部,答案是B。
39.【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职业卫生调查分为基本情况调查、专题调查和事故调査3种。专题调查是针对某一项专题进行的调查,本题为矽尘致肺癌的调查,所以本题答案选择C。
40.【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职业病诊断应当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结合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对不能确诊的疑似职业病病人,可以经必要的医学检查或者住院观察后,再做出诊断。
41.【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工作组织、操作体位、工作方式、行为、节奏、劳动强度、脑力和体力劳动比例以及心理状况等。
42.【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该题考查职业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病因,选项中,最符合这个目的的提法是D。
43.【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需要通过病理学测试、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健康监护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査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定性或定量地认定和评定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潜在不良作用。
44.【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制定一项卫生标准,首先要从标准的科学性上考虑,还要同时考虑标准的可行性。我国目前制定劳动卫生标准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
45.【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紧张因素是指能使劳动者产生心理紧张的环境条件或事件,它们可见于:①工作组织,如加班加点,兼职过多,单调重复工作,轮班劳动等。②工作量不明确、过轻或超负荷的工作量,时间紧,任务重等。③工作经历,如工作长期不变或经常变动,缺乏晋升机会,降级,解雇,失业,退休等。④工作条件,如不良工作条件和存在各种有毒有害因素的威胁,在矿井、火灾现场等有生命危险的环境中工作等。⑤组织关系,如工作中得不到信任与支持,人所负责任重大,人际关系差等。⑥个人与社会因素,如个人性格、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差、发生重大生活事件等都可影响个体对职业性紧张因素的易感性。
46.【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工作条件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对职业性损害的受害者进行检査、诊断和处理,促使其尽快康复。
47.【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与振动病发病率有密切关系的是加速度,因为加速度与振动病的发病率有强度-反应关系。此外,制定卫生标准时虽考虑了接触振动的时间,但最后仍是落在加速度上,正确答案是B。
48.【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与劳动者健康密切相关的物理性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如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噪声和振动;电磁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微波和射频辐射等。粉尘属于化学因素。
49.【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苯主要以蒸气形式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可吸收少量。进入体内的苯主要分布在富于脂肪的组织中,如骨髓和神经系统。吸入的苯部分在体内氧化成酚类,随尿排出,故测定尿酚含量,可作为评价苯接触的指标。苯的急性毒作用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慢性毒作用主要影响骨髓造血功能,表现为造血抑制和诱发白血病。
50.【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农民肺属于职业性的外源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主要发生在饲料(枯草和粮谷)粉碎工,尤其在粉碎霉变的草料和粮谷工人中多见。吸入含嗜热性放线菌孢子的霉变枯草粉尘是主要致病原。
51.【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高山病又称高原病、航空病,职业性高原病是在高海拔低氧环境下从事职业活动所致的一种疾病。其诊断要有登山史和相应的临床诊断。所以本题答案选择E。
52.【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矽肺X线胸片影像是矽肺病理改变在X线胸片上的反映,是“形”和“影”的关系,与肺内粉尘蓄积、肺组织纤维化的病变程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并非完全一致。
53.【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氧上限:1分钟内血液能供应的最大氧量叫氧上限(也称最大摄氧量)。肺通气量可随体力劳动强度而增加,因此,肺通气量可作为劳动强度的判定和劳动者劳动能力鉴定的指标之一。有锻炼者主要靠增加肺活量来适应,无锻炼者则靠增加呼吸次数来维持。决定氧上限的主要因素是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54.【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体力劳动导致器官和组织的血液流量变化为体力劳动时,通过神经反射使内脏、皮肤等处的小动脉收缩,而代谢产物乳酸和二氧化碳却使供应肌肉的小动脉扩张,使流入肌肉和心肌的血液大量增加。
55.【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肺间质性弥漫性纤维化是石棉肺的特点,所以其他答案都可排除。煤工尘肺是间质性弥漫性纤维化型和结节型两者特征兼有,最常见的是煤斑。
56.【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许多毒物可自乳汁排出,如铅、汞、钴、氟、溴、碘、苯、二硫化碳、多氯联苯、烟碱、有机氯、三硝基甲苯等。乳汁排毒成了婴儿接触毒物的重要来源。
57.【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答案中A、B、C三种药均为胆碱酯酶复能剂,不可用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的解毒,因为这些复能剂能增强该农药毒性,延长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
58.【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人是霍乱的唯一易感宿主,其他选项均为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布氏菌属(布鲁斯菌属)引起母畜流产和人类布氏菌病(波浪热)。炭疽芽胞杆菌引起肺炭疽(吸入性炭疽)、肠炭疽及皮肤炭疽。鼠疫耶氏菌引起鼠疫。钩端螺旋体引起钩体病。
59.【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慢性汞中毒震颤,开始时表现为手指、舌尖、眼睑的细小震颤,多在休息时发生;进一步发展成前臂、上臂粗大震颤,也可伴有头部震颤和运动失调。震颤特点为意向性,即震颤开始于动作时,在动作过程中加重,动作完成后停止,被别人注意、紧张或愈加以控制时,震颤程度常更明显加重。
60.【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劳动引起的下肢静脉曲张多见于长期站立或行走的工作,例如警察、纺织工等,如果站立的同时还需要负重,则发生这种疾患的机会就更多。
61.【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动态作业指在保持肌张力不变—等张性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使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所以不容易造成肌肉关节的损伤。
62.【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此题可从热平衡来考虑,即:Q=M±R±C-E,其中Q为热平衡值,M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R为辐射热交换量,C为对流热交换量,E为蒸发散热量。人体由环境获得热是经辐射与对流,对流指空气的对流,与气温直接有关。这样,不难得出气温和热辐射对人体体温调节起主要作用。
63.【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按直径大小分类:将粉尘分为非吸入性粉尘、可吸入性粉尘和呼吸性粉尘三类。非吸入性粉尘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AED)大于15μm的粉尘;可吸入性粉尘是指医学上可沉积在整个呼吸道而不再呼出的所有的粉尘,即AED小于15μm的粉尘;呼吸性粉尘是指可沉积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即AED小于5μm的粉尘。
64.【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射频辐射的生物学效应是随频率的增加和波长变短而递增,故其强弱顺序为微波>超短波>短波>中长波。
65.【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毒物;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66.【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受到大剂量外照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多见于事故性照射和核爆炸。病程具有明显的时相性,有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骨髓型、胃肠型、脑型。
67.【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化学性肺水肿指吸入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后所引起的以肺间质及肺泡腔液体过多聚集为特征的疾病,最终可导致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刺激性气体所致最严重的危害和职业病常见的急症之一。化学性肺水肿临床分为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和恢复期4期。
68.【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于2013年12月发布的我国《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规定的职业性肿瘤包括:(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血病;(4)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7)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8)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9)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10)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11)β-苯胺所致膀胱癌。另外,还包括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中的放射性肿瘤。
69.【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进入体内的苯胺先氧化形成苯基羟胺(苯胲),再氧化生成对氨基酚由尿排出。硝基苯先还原为对亚硝基酚,再还原为苯醌亚胺,最后经过氧化形成对氨基酚。
70.【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研究结果,目前已知近90种职业有害因素可引起妇女月经异常,包括苯、汽油、二硫化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择A。
71.【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社会动员是一种有计划地促进社会变化和发展的策略,强调充分发挥社会各相关方面的作用,强调各种活动的整合与持续,通过一系列综合的、高效的动员促使社会各阶层(领导层、社区基层组织、NGO、相关专业人员、社区家庭和个人)广泛的主动参与,把健康促进的目标转化成满足广大居民健康需求的社会目标,并转化为社会成员共同的社会行动。
72.【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选项D的表述错误。
73.【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和限制饮酒、心理平衡。
74.【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卫生宣传一般指卫生知识的单向传播,其传受对象比较泛化,缺乏针对性,与健康教育相比,卫生宣传侧重于改变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态度,不注重信息的反馈和效果。健康教育是双向传播,对象明确,针对性强,注重反馈信息,着眼于教育对象的行为改变,因此,健康教育是卫生宣传在功能上的拓展,内容上的深化。但应注意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密不可分,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实现行为改变目标的重要手段。
75.【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促成因素又称实现因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降低烟草价格无疑是使人们更容易获得烟草。
76.【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具体目标可以用3个“W”和2个“H”表述,其中“Howmuch”表示的是变化程度。
77.【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接受者四个要素构成了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反馈是一个完整的传播的非必须要素。所以本题答案选择E。
78.【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医疗机构内的健康教育对象是患者本人,针对患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通过健康教育实现疾病控制,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79.【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医院健康教育中患者门诊教育主要包括下列几种形式:候诊教育、随诊教育、门诊咨询教育、门诊专题讲座和培训班。而入院教育、病房教育属于患者住院教育。
80.【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我国城市社区一般是指街道,农村社区一般是指乡镇。
81.【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象中的重点人群是儿童、青少年、妇女、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壮年人群虽然属于教育的对象,但是不属于重点人群。
82.【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评价是一个系统地收集、分析、表达资料的过程,旨在确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的价值,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决策。任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规划都是有预设标准的,有目标的,评价就是将客观实际与预设标准和目标进行比较,进而确定项目达到预期标准和目标的程度。因此,评价的实质是比较,没有预设标准和目标,评价就无法推广。
83.【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感知采纳行为的益处:指个体对采纳或放弃某种行为后能带来的益处的主观判断,包括能有效预防疾病或减缓病痛以及减少疾病产生的社会影响等。当人们认识到采纳健康行为的有益有效时,才有可能自觉自愿地采纳该行为。本题怕花钱不去就诊,是因为他没有认识到花钱就诊给他带来的益处。所以应该是对行为效益的认知。
84.【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同伴影响是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一种强化因素。对不健康行为的批评、谴责,甚至惩罚措施均可对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发挥一定的作用。如某学生戒烟遭到同伴的反对,其戒烟行为就会消退。
85.【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WHO统计,全球每年至少有3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吸烟导致大量死亡的不是老年人,主要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
86.【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艾滋病危害的严重性有以下特点:①普遍的易感性;②威胁的长期性;③控制与治疗的困难性;④资源的消耗性。
87.【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不良生活方式,具有潜伏期长、特异性差、协同作用强、个体差异大、广泛存在等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