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
影响行为的因素,包括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
(1)倾向因素
又称前置因素,指能促进或阻碍人们行为改变动机的因素,包括: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信念(Belief)、价值观(Value)。
(2)促成因素
又称实现因素,指促成或阻碍健康行为动机得以实现的因素,包括实现健康行为所必须的技术、物质基础、社会力量等,如卫生机构的可及性、家庭收入、健康保险、政策、法律法规。
(3)强化因素
指目标人群在行为改变后所获得的各种正向或负向反馈,其对人们的健康行为起到激励行为维持与发展、强化行为,或削弱行为的作用。强化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同伴赞许、亲属肯定与鼓励、医务人员激励、个人感受等。
指目标人群在行为改变后所获得的各种正向或负向反馈,其对人们的健康行为起到激励行为维持与发展、强化行为,或削弱行为的作用。强化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同伴赞许、亲属肯定与鼓励、医务人员激励、个人感受等。
收集现有资料:相关部门统计报表、医院资料、体检资料、有关论文、个案报道等。
定性调查:访谈、小组讨论、观察。
定量调查:问卷、体检。
疾病流行的强度
疾病流行的强度就是疾病在某地区一定时期内存在数量多少,以及各病例之间的联系程度,也称为疾病的社会效应,也是疾病在人群中的数量变化。表示流行强度的术语有散发、流行和大流行。
(一)散发
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来一般水平。一般多用于区、县以上范围,不适于小范围的人群,如一个托儿所、工厂和学校等。不同病种、不同时期散发水平不同。确定某病在某地区是否属于散发,应参照当地前3年该病的发病率,如当年发病率未显着超过既往一般发病率,则称为散发。
有时也将发病人数不多,病例间无明显传播关系情况也称散发。但是在小范围的人群中出现上述情况则称为散发病例或单个病例。
(二)流行
流行(epidemic)是指一个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称为流行。流行与散发是相对的,各地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病种等作出判断。
有时在实际工作中作用暴(或爆)发(性)流行一词。它表示在一个地区某病病例突然大量增多,发病率常超过一般流行的发病率水平,来势较迅猛,流行持续时间往往超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这个词仅仅是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它和流行病学中的爆发(outbreak)之词不同。
有些传染病隐性感染占大多数。当它流行时临床症状明显病例可能不多,而实际感染率却很高,这种现象称为隐性流行。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脊髓灰质炎常具有这种现象。
(三)大流行
大流行(pandemic)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往往在比较短的期间内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而形成大流行。如流行性感冒、霍乱,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世界性流行。当前艾滋病的流行也是呈世界性的。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