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1、营养功能 每个成人3L左右的血浆中约含有200g蛋白质,它们起着营养贮备的功能。虽然消化道一般不吸收蛋白质,吸收的是氨基酸,但是,体内的某些细胞,特别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饮完整的血浆蛋白,然后由细胞内的酶类将吞入细胞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这样生成的氨基酸扩散进入血液,随时可供其它细胞合成新的蛋白质之用。
2、运输功能 蛋白质巨大的表面上分布有众多的亲脂性结合位点,它们可以与脂容性物质结合,使之成为水溶性,便于运输;血浆蛋白还可以与血液中分子较小的物质(如激素、各种正离子)可逆性的结合,即可防止它们从肾流失,又由于结合状态与游离状态的物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可使处于游离状态的这些物质在血中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3、缓冲血浆中可能发生的酸碱变化,保持血液pH的稳定。调节血浆pH值,维持酸碱平衡。血浆蛋白的等电点大部分在pH4~6,血浆中蛋白多以负离子形式存在,以(Pr表示血浆蛋白)形式构成血浆中的缓冲对。
4、形成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的水份分布,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靠血浆白蛋白,因其含量多而分子小,血浆胶体渗透压的75~80%由它维持。 5、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在实现免疫功能中有重要作用的免疫抗体、补体系统等,都是由血浆球蛋白构成的。
6、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绝大多数的血浆凝血因子、生理性抗凝物质以及促进血纤维溶解的物质都是血浆蛋白。各种凝血因子及抗凝血因子在减少出血,防止循环阻塞中发挥重要作用。由血浆球蛋白构成的。
生物转化的概念和意义
1.概念
生物转化又称代谢转化,是指化学毒物在体内经历酶促反应或非酶促反应而形成代谢产物的过程。生物转化涉及两大类反应:I相反应和Ⅱ相反应。
2.生物转化的毒理学意义
生物转化改变了化学毒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从而影响它们所致毒效应的强度和性质以及在体内的分布过程和排泄速度。因此,生物转化是机体处置化学毒物的重要环节,也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生物转化的结局包括代谢解毒和代谢活化。
代谢解毒:化学毒物(高毒性)→中间产物(低毒性或无毒性 →产物(无毒性)
代谢活化:化学毒物(无毒性或低毒性)→中间产物(低毒性)→产物(高毒性)
生物转化使多数化学毒物的水溶性增强,排泄加速。
I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反应的结果是使被催化的底物暴露或获得一些功能基团,如:-OH、-COOH、-NH2、-SH等。这些基团不仅增加了反应产物的水溶性,而且使之易于进行Ⅱ相反应。
Ⅱ相反应 即结合反应,是化学毒物原有的或经I相反应后引人或暴露出来的羟基、氨基、羧基、巯基、羰基和环氧基等基团与内源性辅因子之间发生的生物合成反应,所形成的产物称为结合物。结合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并消耗能量。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