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代谢产物
70年代后期起,陆续发现一些真菌的代谢产物具有选择性较好的强免疫抑制作用,主要有环孢素A和FK-506.它们的临床应用极大推动了器官移植的发展。
1.环孢素
ACsA是从真菌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只含11个氨基酸的环形多肽。对T细胞,尤其是TH细胞有较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而对其他的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则相对较弱,因此在抗器官移植排斥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也用于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因此是一种具有很高临床使用价值的免疫抑制剂。目前已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大量生产,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CsA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T细胞的功能,其作用机制较复杂,目前已有很多深入的研究,在此不再赘述。
2.FK-506
FK-506是80年代发现的一种大环丙酯抗生素,由土壤真菌产生。与CsA一样,FK-506也可选择性地作用于T细胞,且作用比CsA强10~200倍。FK-506与CsA合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目前FK-506已在临床器官移植中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FK-506的作用机制也较复杂,目前发现它可明显抑制IL-2、IL-3、IFN-γ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IL-2受体的表达。
脊椎骨质增生临床表现
脊椎是人体持重的骨骼,具有受力不均匀,运动幅度大的特点,是骨质增生的好发部位。目前,判断脊椎骨质增生程度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拍摄脊椎X线片,了解骨质增生的部位及程度。一般将脊椎骨质增生(或骨刺)分为四度:
一度:骨质增生的体积较小,仅在椎体的上下边缘可见到微小的骨性突起,但不明显。一度骨质增生开始于中年人,一般无明显不适感。
二度:骨质增生的体积增大,椎体上下边缘的骨性突起不断增大,部分增生的骨质向水平方向生长。由于水平方向增生的骨质形态如同人的嘴唇,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其为“唇样增生”。二度骨质增生的患者常有腰腿疼痛等临床症状。如果骨质增生累及了脊髓或神经根,患者可出现神经症状。
三度:椎体骨质在“唇样增生”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变大、变长、变尖,呈“鸟嘴样”。相邻椎体边缘“鸟嘴样”的骨质增生有相互融合的趋势,但尚未接触。增生的骨质明显增大、增多。三度骨质增生常见于老年患者,一般都有较长的腰腿疼痛病史,久治不愈。
四度:相邻椎体的骨质增生在“唇样增生”和“鸟嘴样”增生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接触融合,连接成骨桥,使相邻椎体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此时,患者感到腰部活动不便,腰腿疼痛明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