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疾病分布的形式
疾病的流行特征通过疾病在人群中的人群、时间、地区分布得以表现。
一、 人群分布特征
与疾病有关的一些人群特征可成为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些信息包括:年龄、民族、性别、职业、收入等。
(一) 年龄:作为一个混杂因素,在大多数疾病中因年龄出现的频率差异要比其他变量为大。一般来说,慢性病有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随之增加的趋势。相反,对急性传染病来说,随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有减少的趋势。年龄不仅与传染病发病频率有关,而且与疾病的严重性也有关.
1.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1)有助于深入探索致病因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2)可帮助提供重点保护对象及发现高危人群,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3)有助于观察人群免疫状况的变化、确定预防接种对象和进行预防接种措施的实施,以保证预防接种的效果。
2.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1)免疫水平状况、(2)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不同、(3)有效的预防接种可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
3. 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
(1)横断面分析 (cross sectional analysis): 主要分析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多用于传染病的分析。这种分析方法能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年龄死亡率的变化和不同年代各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而不能说明不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组的死亡趋势。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这种分析方法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因为暴露时间距发病时间可能很长,而且致病因子在不同时间的强度可能有变化。这种方法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是其最大的缺点。但出生队列分析方法可纠正这一缺点。
(2)出生队列分析 (birth cohort analysis): 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一组称为出生队列(birth cohort), 可对其随访若干年,以观察死亡情况。利用出生队列资料将疾病年龄分布和时间分布结合起来描述的一种方法称出生队列分析方法。该方法在评价疾病的年龄分布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等方面具有很大意义。它可以明确地呈现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有助于探明年龄、所处时代特点和暴露经历在疾病的频率变化中三者的作用。
(二)性别:有关疾病的死亡率与发病率的分析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通常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但发病率通常女性较高。某些疾病死亡率的性别差异,从中可见杀人的性比例 (男:女)接近4,慢性呼吸道疾病接近3,而糖尿病两性几乎无差异。
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包括:1. 男女两性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 2. 疾病的性别分布差异也与两性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的差异有关内分泌或生理因素可使不同性别易患疾病或者被得以保护而不患病。3.男女职业中毒发生率不同是由于妇女较男性更少受雇于从事一些危险性很大的职业有关。4.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也可能出现疾病的性别分布差异。
(三)职业:在研究职业与疾病的关系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1. 疾病的职业分布不同与感染机会或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有关。2.暴露机会的多少与劳动条件有关。3. 职业反映了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3. 不同职业的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不同,在疾病的种类上也有不同的反映。
(四)民族: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1)与不同民族、种族的遗传因素有关 (2)与不同民族间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同有关: (3)与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4)与各民族所处定居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的不同影响有关(5)与医疗卫生质量和水平不同有关。在分析疾病患病的民族与种族差异时,不能单纯地从一方面去找原因,应综合起来去分析,特别是当种族差异同时伴有社会经济状况差别时。
(五)宗教:不同宗教有其各自独立的教义、教规,对其生活方式也产生一定影响。不同人群因宗教信仰不同,其生活方式也有明显差异,使疾病的分布频率也出现显著差别。讨论宗教对疾病的影响时还应兼顾到不同民族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饮食卫生习惯、风俗习惯及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六)婚姻与家庭:1.不同婚姻状况人的健康常有很大差别2.婚姻状况对女性健康有明显影响3.近亲婚配4.家庭成员中因数量、年龄、性别、免疫水平、文化水平、嗜好不同对疾病分布频率也会产生影响。
(七)流动人口:(1) 流动人口是传染病爆发流行的高危人群。(2) 流动人口是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的传播纽带。 (3) 流动人口对传播性传播疾病起到重要作用。 (4) 流动人口给儿童计划免疫的落实增加难度。
二、时间分布特征
(一) 短期波动:短期波动是以日、周、月计数的短期观察数据的汇总,含义与爆发相近,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短期波动或爆发系因人群中大多数人在短时间内接触或暴露同一致病因素所致。如食物中毒的爆发,多因大量人群同时食用相同的被污染食物引起,其潜伏期短,发病可在几天或几小时内达高峰。传染病的流行曲线多呈对数常态分布,曲线达高峰的速度与流行期限、传染性、潜伏期长短、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及易感人群的密度等因素有关。非传染病如上海市桑毛虫皮炎以及自然灾害、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都会引起短期波动或爆发。原因易查,应及时调查研究,采取防制措施。
(二)季节性: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称季节性(seasonal variation)
1. 严格的季节性,多见于虫媒传播的传染病。
2.季节性升高,如全年均有发生的呼吸道传染病,却多见于冬春季。
季节性升高的原因:
(1)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受气侯条件影响,因季节而异。
(2)媒介昆虫的吸血活动、寿命、活动力及数量的季节消长均受到温度、湿度、雨量的影响。
(3)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家畜的生长繁殖等因素有关。
(4)受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劳动条件、营养、风俗习惯及医疗卫生水平变化的影响。
(5)与人们暴露接触病原因子的机会及其人群易感性的变化有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