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又称描述流行病学,利用已有的资料或对专门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描绘、叙述出来。描述性研究中,除现况研究外,尚包括筛检、生态学研究等方法。
第一节 现况研究概述
一、现况研究:是研究特定时点或时期与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是调查这个特定的群体中的个体是否患病和是否具有某些变量或特征的情况,从而探索具有不同特征的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患病情况或是否患病组的暴露情况。
由于收集的资料一般不是过去的暴露史或疾病情况,也不是通过追踪观察将来的暴露与疾病情况,故又称为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由于研究所得的疾病率,一般为在特定时点或时期与范围内该群体的患病频率,故也称之为患病率研究(prevalence study)。
二、现况研究的目的:
(一)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状态。采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
(二)提供疾病的致病因素的线索。通过描述疾病率在不同暴露因素状态上的分布现象,来进行逻辑推理(如:求同法、求异法、类推法等)而提出可能为该疾病的病因因素。
(三)确定高危人群。是疾病预防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特别是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首要步骤。
(四)对疾病监测、预防接种效果及其他资料质量的评价。评价该疾病监测系统或预防接种的资料完整性、可靠性和正确程度。
三、现况研究的特点:
1、开始时一般不设有对照组。
在其开始时,根据研究的目的来确定研究的对象,然后查明该研究对象中每个人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的暴露(特征)和疾病的状态。
2、特定时点或时期。
现况研究关心的是某一特定时点上或时期内某一群体中暴露和疾病的状况或联系。
3、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一般而言,现况研究所揭示的暴露与疾病之间的统计学联系,仅为建立因果联系提供线索,是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基础,而不能以此作因果推论。
4、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可以作因果推论:诸如性别、种族、血型等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5、用现在的暴露(特征)来替代或估计过去情况的条件:①现在的暴露或暴露水平与过去的情况存在着良好的相关关系,或已证明变化不大。如某些环境性或职业性的暴露因素长时间内稳定不变。②已知研究因素的暴露水平的变化趋势或规律,以此趋势或规定来估计过去的暴露水平。③回忆过去的暴露或暴露水平极不可靠,而现在的暴露资料可以用来估计过去的暴露情况。如,营养调查中饮食回忆常不可靠。
6、定期重复进行可以获得发病率资料。两次现况研究的现患率之差,除以两次现况研究之间的时间长度,即是这时期的发病率。
四、现况研究的种类:根据研究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这个特定时点应该较短。特定范围是指某个地区或某种特征的人群。
普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和寻找某病的全部病例。
普查的优点:早发现、早诊断病人,并能寻找出全部病例,普及医学卫生知识,资料没有抽样误差,能较全面地描述疾病的分布与特征,为病因分析研究提供线索。
普查的局限性:
①工作量大而不易细致,诊断可能不够准确;
②如果仪器等设备及人力等不足会影响检查的速度与精确性;
③不适用于患病率低、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
④普查的费用往往较大。
2、抽样调查 (sampling survey):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的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即通过对样本中的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来推论其所在总体的情况。
抽样调查的目的是描述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特征上的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衡量群体的卫生水平;检查与衡量资料的质量等。
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省时间、省人力、省物力和工作易于做细的优点。
但是抽样调查的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均比普查要复杂;重复或遗漏不易被发现;对于变异过大的材料和需要普查普治的情况、患病率太低的疾病也不适合抽样调查,因抽样比大于75%,则不如进行普查。
相关推荐: